数学读题不是简单的“读”,而是应该在读题中理解题意,在读题中促进思考,在读题中解释疑问。但现在的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兴趣不高,课内的数学读题没有深度思考的喜欢,课外的阅读中没有数学阅读的意识。好的读题习惯没有被养成,导致读题的时候产生断章取或义走马观花的现象,读题时采用语文阅读中一目十行的方式,就会造成凭借主观臆断理解题意的现象。在之前提到过一张纸对折三次,很多学生只看到了“三”这个字,就简单的理解成“纸厚度的三倍”。这就是浮在表面上的读题,对题目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也是读题能力低下的体现。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能从很多方面入手。可以在平时就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对于数学文化氛围的创设也十分重要,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课前预习,通过读懂课本,来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数学题目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在学校教育中占统治地位,千万不要让上课考试成为学生的精神生活唯一所在!要让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而厚实,这才是课外阅读。”要培养学生对于探究问题本质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数学用语的简练和精妙。在大量的课外数学阅读中,学生们体会到,数学阅读中一字之差,数量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读题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