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
数学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但是如果你能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生活,还不是很适应,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我让学生带来了自己经常玩的积木。小朋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形状,然后我布置在课堂上用积木来搭一搭。这一下同学们来劲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搭出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有些从来都不愿动手的同学也坐不住了,终于站起来迫不及待地参与进来。
我静静地观察着他们,感觉效果非常好。从而追问他们这样积木可以怎么样分类,谁最调皮,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他们的印象,知道了每个形状的特点。看着他们热火朝天的劲头,我欣慰地笑了。
这节开放的课既锻炼了他们动手的能力,又使她们在无意中懂得了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也使他们在争论的过程中生成了一些新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可以说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得到了数学思想的熏陶和解决问题的锺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