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学会倾听学生的逻辑世界——吴云贤9月研究随笔
发布时间:2022-10-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云贤

在数学的世界,有些知识是很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并非像我们成人想像当中的那样理所当然,学生对其的理解和掌握,会要有一个消除误解、经历悟解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在抽象的知识处,去倾听学生应经验而产生的逻辑世界,通过各种比较,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抽象逐步转为形象,从而获得深层次的理解。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五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解决实际问题中,就有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0.5千克的糖要12.5元,每千克糖需要多少元?当时有两种解决方法:(1)12.5÷0.5(2)12.5÷0.5×10。然后,我们倾听了学生的想法,第一种能正确解答的孩子,就是根据解决问题的经验——数量间的关系来解决的,用总元数÷总千克数=每千克需要的元数;而第二种错误的孩子,反倒是因为另一种整数除法的经验125元÷50千克求1千克的元数而产生了质疑:12.5÷0.5应该是求0.1千克的元数。面对学生应经验而产生的这两种逻辑世界,如果我们简单地纠正:用总元数÷总千克数就是求的每千克需要的元数,按这个数量关系解决就可以了,那学生就没有机会再去彻底弄明白它了,甚至连当初解答正确的同学也会产生疑惑,因为谁也没有深入地彻底研究过。于是,哪些旧知可以来帮助构建联系:(1)从0.5的含义入手,结合线段图,让学生明白12.5对应1千克10份中的5份,12.5÷5求的才是0.1千克的元数,而1千克还得乘10即12.5÷5×10;(2)1千克是0.5千克的两倍,所以12.5×2是求1千克的元数(3)一个非0数除以一个比1小的数,结果比这个数要大,如果12.5÷0.5求的是0.1千克的元数应该比12.5要小。这样几种理解一比较后,学生就彻底弄明白了。

我们习惯把正解当作一面镜子,自以为学生能自动地正衣冠——理清思路和认识,或许有孩子可以从这面镜子中去完善自己的想法,但总有那么一些孩子不能如你所愿,更何况这么抽象的数学计算。所以简单地以正确的方法覆盖错误的想法,有时只是表面覆盖,一旦面对新的问题情境,类似错误的理解又会自然表现出来。所以花时间倾听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经历对误解的自我否定和对正解的认同接纳,让学生能真正构建好对知识的深层理解,看似浪费时间,实则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