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无倾吐,何来倾听?——朱晓红9月研究随笔
发布时间:2022-10-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晓红

本学期,我们进入了六年级,学生开始已是青春期的萌芽阶段,对自我的觉知开始进一步苏醒,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发言的时候,会有羞涩感,也会产生答错后难堪的顾虑。因而开学后的课堂陡然间沉闷了好多,一时让我有点不适应。

于是,在一个偶然的时间,我把自己的困惑说于同事们听,大家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学生不讲那就咱们老师讲,一言堂就一言堂好了。我虽然不那么纠结了,但是也不想就这样让学生沉默寡言下去,“失声”的课堂哪有生命的精彩可言?

当我再次走进语文课堂,我对着学生先谈了自己的想法:课堂是思维碰撞的主场,你们是有生命活力的鲜明个体,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是少年应有的朝气。课堂上的沉默,只会禁锢自己的思维,也阻碍自己前进的脚步,更隔绝与他人的交流,人人如此,与一潭死水有何区别?老师愿意做你们忠实的倾听者,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走出封闭的圈子,勇敢表达自我。容错的课堂,是宽松的,也是自由的,我们互为彼此的倾听者,分享智慧,纠正错误,成就彼此才是最美的课堂。

在我的感召下,学生跃跃欲试了。他们中有的恢复了之前的活泼热烈,有的严谨也主动,有的羞涩的就下课了围到讲台前找我探讨课文中的困惑……

倾听的前提首先是有人愿意倾吐,如果课堂沉默是金了,那教师的倾听从何谈起?所以,我觉得高年级的课堂,应该打破学生“惜语如金”的怪圈,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多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多树立乐于发言的学生的典型,尤其多鼓励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如此多管齐下,让我们的课堂绽放生命的色彩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