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科学思维的科学教学如何进行
科学思维是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思维方式,而且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
指向科学思维的科学教学应该是指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逐渐建构起自己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形成他的科学观念与此同时发展他的科学思维,形成他的态度。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觉得首先要树立生本意识。因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要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认知水平设计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才会在课堂上真正焕发主人翁精神,此时,他们的精神世界随之打开,思维空间随之拓展。
接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思维兴趣。在基于生活情境的课堂上,学生的好奇心被点燃,求知欲被释放,这一切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产生强烈的思维碰撞。
实施课型教学,促进思维协调。我们的科学课大致可分为观察课、实验课、建模课,工程技术课四种课型。这四种课型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各有所侧重。我们可以按照课型特点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比如观察课培养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实验课侧重培养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建模课侧重培养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工程技术侧重培养逻辑思维和集中思维。
设计有效问题,培养思维品质。设计有思考性、层次性、开放性的问题。
加强师生互动。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使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我们教师在科学教学中不断地去思考,建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