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六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静心反思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任艳芳     来源:原创

静心反思

不知不觉,一个月教学工作结束了,我觉得有两点需要我去改进。

第一,教学前我常常会请教朱老师,在和她的交流中,我感觉她对课文细节扣得很细,很扎实,而我就是草草带过。我需要精下心来,把课文分析得更加细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比如《匆匆》一文“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这是一个比喻句,我只讲到比喻的作用,没有讲到“把时间这个无形的东西化为有形,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更容易让人感觉时间流逝得快”。比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独白之间的区别,内心独白的好处,借景抒情和融情于静之间的区别,我课前都没有去挖掘到,只是在课堂上出现了问题,我课后再去研究,发现这才是学生学习有疑难的地方。六年级的课文和初中已经有了衔接,难度和深度不是以前我稍微备课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更细致地备课。

第二,我的课堂,我自己讲的太多,学生讲得太少,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我总结了一下原因,是因为我太赶进度了。一篇课文,用一节课来讲和用两节课来咀嚼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课文的知识点是那么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要花很多时间,让他静下心来慢慢找,要引导他去感悟。但是自己讲,学生听,速度就快很多,有的时候为了赶进度,为了节约时间,我就都自己讲。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听讲的模式,也就不再和老师互动,不再动脑了。比如我最近上第三单元习作,习作出现了两篇课文,两节课要讲两篇课文还有写一篇习作,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抒情方式,根本来不及,只能囫囵吞枣讲过去。

学生回家不肯花时间复习,也不愿意预习,课堂内容很多,如果课堂上也是老师一言堂,他们不肯动脑,那么学习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

这个月,课堂任务重,生病的学生多,我很焦虑,焦虑的后果是课堂的浮躁和囫囵吞枣。下个月我一定要深呼吸,静心研究教材,给学生多动脑的机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