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小学教育的质量,国家相继出台大量政策,不断促进小学教育的改革。目前,信息化技术正在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教育中积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推动教育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研究,明确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当前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优化教学的环境,提升教学的质量。小学数学的教学和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从而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以单一的讲授法为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讲授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约有近80%的教师采用讲授法方式为学生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及时将教学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也较少,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讲授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为了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就必须要积极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要关注当前时代发展中对于学生的新要求,对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效率。
(二)教学的情境不足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情境教学强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真实情境的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造是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情境设计,但是在情境设计的时候基本都是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一些简单的情境,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更高追求,情境设计缺乏多样性和多维度,这对于学生的兴趣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就需要在教学的情境设计上下功夫,通过多样化的情境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保证数学教学的发展。
二、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创新数学教学的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断创新。首先,信息化的教学设备为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进一步保证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电子白板、多媒体讲台以及电子教学系统等都能更好地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帮助教师开展更加具有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其次,通过网络信息资源,教师还能够积极掌握更多的教学资源,从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的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真正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相对比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积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数学相对比较抽象,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培养。信息化技术正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应用中,教师可以积极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对图形等进行更好的认知,这样学生就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绘制数学学习的思维导图,这样就能够形成可视化的教学链条,帮助小学生及时建立数学知识和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更加的全面,还能够让静态的知识变得更加动态,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在课前预习中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预习是小学课堂学习的重要工作,只有做好预习工作,才能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小许多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这时候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帮助学生及时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针对其中的一些重点和自身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准,从而带着问题进入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关注,从而有针对的进行学习。虽然课前预习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小学生并不愿意将自己的课后时间花在学习上,导致数学预习的质量通常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教师就需要积极通过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帮助小学生养成课程预习的习惯,及时了解课程教学的关键内容。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课堂教学引导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老师在开展知识教学之前,其首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是基础。因为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其才会进行主动性的数学知识探索。但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致并不容易。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本身就比较枯燥,所以想要通过语言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很难成功。但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则不同,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跟随着老师的角度不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那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引入中创设一个贯穿整节课的情景。
比如在小学数学《数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积极借助信息化技术制作数学城堡中有一堵墙壁倒下的动画情景,从这种具体的、实际面对的问题引入,学生会备受吸引,甚至都不用老师去问,学生就能够自发地去观察倒下的数砖上有数字,随后细心的学生会发现,旁边也有没有倒下的完整的数墙,又一次思维的跳动出现了:为什么有的数墙倒了,有的数墙没有倒下?从课堂引入到自发提出这个问题,通过观察、对比、猜测、操作、验证、交流、反馈等思维活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正面的感悟体验。
(三)应用信息化技术来调动课堂中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小学的教学中,数学是一门具有周密的逻辑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因此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无法及时跟随教师的思路,就没有办法及时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从而对数学课程失去信心。另外,数学课程本身也具有变化性和空间性的特点,这就进一步提升了数学的难度,让小学生感到更加的困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设备以及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开始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这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备课,收集到更多的教学资源,积极在课件当中融入一些科学的图案和声音等,保证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之上,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质量。
比如,在小学数学课程“认识图形”的课程中,不同的图形在形状和应用上都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图形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积极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来更好的将图形之间的不同表现出来,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更多的不同的图形。在向学生进行图形的展示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不同图形之间特征的总结,然后借助教室里的一些事物加强小学生的理解。比如课桌是长方形,钟表是圆形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更加直观的贵图形进行了解,不仅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还能够减少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成本投入。
(四)利用计算机技术不断加强数学课程复习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就要积极组织学生对于学过的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在传统的课程复习中,教师通常都是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保证复习的质量,这样的复习方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复习质量,同时也无法及时和有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一个监督。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后复习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复习工作的形式,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课后复习,保证数学教学的质量。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能够积极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学生课后复习的形式,创新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提升复习的质量。比如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一些比较好的数学课程,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并及时完成视频中要求的作业和问题,为学生的复习工作提供新的方式。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加强信息化技术研究,积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复习工作中,为创新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提供更多的思路。
四、结束语
综上,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对于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了解信息化技术的优势,积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