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问题导引:以“问题串”触发深度学习的发生
发布时间:2023-12-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莉娟

问题激活思维,思考磨炼智慧。“问题导学”的课堂,问题是导向深度学习的关键,是聚焦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载体,每一个问题都应精心设计成学生思维的阶梯,有效引导学习层次由浅人深。“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产生“曹冲称象”式的智慧迸发,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串”的问题不要过多、过于琐碎,“边讲边问,小步快进”的问题会导致学生思考力水平的下降。教学不能过度地“零敲碎打”,“大问题”才有“大张力”,一节课的“问题串”中应有一两个问题为“大问题”:问题开放性大一点、思考性和探索性强一点,甚至有的问题可以“结构不良”,导引学生沉浸、深人、彻底地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真实发生。问题的产生有两种主要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情境+问题串”,由情境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以“问题串”导引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情境的选择与设计,教师要善于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由情境产生疑问并形成数学问题,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性的探索性问题。其次,“问题串”的设计,基于情境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导学习过程的走向和思维活动的深入,有效实现学习目标。“问题串”的设计是教师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调整、定位的过程,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架构。“问题串”设计的关键在于寻找学习目标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间的契合点,形成适合学生的最佳学习路径,从而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实现学习目标。一节课的“问题串”一般由3~4个问题组成,其中可以有导入性问题、基础性问题等,但更需要有1~2个有较大思考空间的、富有一定挑战性的“大问题”,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平学习的机会,启动学生的思维,实现深度学习,从而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发展素养。

读后反思: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中,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产生问题,并用一个“大问题”导引学生的学习,即“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围绕这个“大问题”,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验证说明,如“测量求和”验证,“剪拼”或“折拼”转化联系“平角是180°”说明等,也可以基于“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的数学事实探究思考,深度讨论,使学习逐步深入。这样,通过问题导引学生的学习过程呈,问题引领着学习的发生和学习的不断深入,“学” 与“导”着力在两个“核 心点”上,突出“一块区域大小” 表象的建立,突出“用正方形作单位测量”,促足进面积概念的深度建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