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李婷旭教学随笔
发布时间:2024-03-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婷旭

伏尔泰曾经说过: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作为一名老师,读书学习是增强自己素养的重要方法。在这个暑假,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习过程中有豁然开朗,有一知半解,结合蒋老师的讲座,我对新课标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一直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度”和“教法”是我的“软肋”,同时也对不同届学生的时效反应有比较后会存在更大的困惑。在学习了2022年版课标的内容并结合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的解读视频,顿时感觉解了心中一些疑惑,对未来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师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就谈一谈在学习之后最深的一点心得体会。

课程目标中的四基与四能我们之前一直在说,而我只会一直在理论层面上去强调。但是真正要怎么做我又一直在摸索中找不到答案。新课标中对于“如何把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补充的很到位。就我以前的理解,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一个多么“空大”的目标呀,甚至有时候我还要去反思自己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是否也具备这样的素养能力。学习完之后我有了新的顿悟,这从来都不是一节课两节课的事,甚至都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而是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都要去关注的点。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有长期的一个规划,要在课程中“立德育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这个过程要遵循一致性,

阶段性的原则。我们的学生经历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之后思维能力有了提升,能够对抽象概念有了更一般的认识。但是如何提升创新意识就和四基,四能的体现息息相关了。在数学模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已然是最基本的能力,而要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数学建模解决,这样便很真实的诠释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在一堂数学课中去体现这样的理念,数学老师就要真正做好一个“引导者”。我认为要将课堂教学设计出一个非常贴切的教学情景,然后也要设计出合适的问题去启发学生一步步的思考与探索,对于课堂教学结果不能是唯一标准评价。我甚至觉得,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不仅是学生,老师也会得到提升。在学习数学的漫漫长路中去感受美,感受幸福,这样的数学,学生喜欢,老师也喜欢。

我觉得本次新课标最大的亮点是对双减政策最直接的呼应。老课标对于学生所学内容的表现如何评价?是这样说的,每一学段的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要求。也就是说,每一学段的目标是最低要求,具体的要求老师是可以自己出的,各地是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的,所以各地,各个老师不同,考试题范围,难度就千差万别,谁也不知道会考什么?大家只好去报各种补习班,家长很焦虑,最后就形成了考什么就学什么的风气。

但是2022年的新课标对于学习内容的评价,直接给出了教学评价建议和学业考试水平建议,特别是学业考试水平建议直接指出,要遵循课标要求,严格依标命题,规范命题管理,加强质量监测,明确考试是不能超过课标这个纲的,也就是学什么你就考什么。大家都有了方向,有了目标,依据新课标循序渐进就好。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见。新课标、新方向、新思考、新征程,我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要旨和深刻内涵,在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过程中打开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打造更高效的课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