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托洛姆(Y.Engestrom)认为:最近发展区就是旨在发展性的历史活动形态,这就意味着教学过程其实是学习者伴随着介入课堂外的学习者而产生的生产活动[1]。通俗点来说教学就是从“不懂”(未知)到“懂”(既知)的过程[2]。由此可见,最近发展区的确定需要遵循动态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当前的水平,更要激发出学生潜在的水平,促使学生从“不懂”发展到“懂”。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基),除此之外还要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3]。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四基”和“四能”的发展。相比较传统的“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过程,融入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更有新鲜感,更有吸引力,而一节让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课堂一定会是一个充满愉快体验的师生互动过程。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师生产生愉快体验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比如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前,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就需要激发学生潜在水平,通过教师引导,设置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猜想、验证,逐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尚学趣学习平台”进行授课,在这一堂课中,教师不再是“动画放映员”,也不是“幻灯片解说员”,学生也不是多媒体演示下的“纸上谈兵者”,相反学生会代替老师成为操作多媒体的人。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转化成长方形,分析与思考两个图形的联系与区别,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利用尚学趣学习平台的“数方格”控件,学生在IPAD上将图形中需要剪下的部分的顶点标出,这个部分就会自然脱离出来,学生再将这个脱离出来的图形拼接到适合的位置,就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