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母鸡》学习任务群设计: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多元路径——朱怡3月研究随笔
发布时间:2024-03-1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怡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鸡的伟大母爱。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还富含深刻的情感与哲理,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多元化的学习任务群。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案:

一、文学欣赏与语言积累

朗读与背诵:学生通过朗读《母鸡》,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韵律。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词语解析:挑选文中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如“警戒”、“欺侮”等,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含义,并尝试用这些词语造句。

修辞手法分析:找出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并模仿这些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二、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母鸡、小鸡及其他动物,通过对话和表演再现文中场景,深入体会母鸡的母爱。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瞬间,并与文中母鸡的爱进行对比,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感恩之心。

价值观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母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思维发展与创新能力

思维导图: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创意写作:以“我是一只小鸡”或“我眼中的母鸡”为题,进行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从不同角度阐述对母爱的理解。

问题解决:设计一系列与文本相关的问题,如“母鸡如何保护小鸡?”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和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社会实践

文化探究: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母爱”的象征意义,如“孟母三迁”等故事,并比较不同文化中母爱的表达方式。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动物园,观察真实生活中的母鸡和小鸡,将观察结果与文本进行对比,写一篇观察报告。

公益活动:开展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如制作贺卡、为母亲做家务等,将活动体验写成心得体会。

五、跨学科学习

生物知识:结合生物课学习鸡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理解文中母鸡行为的科学背景。

美术创作:根据《母鸡》的内容,创作一幅描绘母鸡和小鸡的画作,展现母爱主题。

音乐欣赏:欣赏与母爱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母爱的表达。

 

通过上述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母鸡》这篇文本,还能在语言、思维、情感、文化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