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能够让人得到充实,可以给人以力量,能够让人拥有智慧,可以促人奋进,因此也被誉为人们的精神食粮、社会文明的结晶、智力成长的源泉。著名人士学柳斌是我国的教育部领导,曾经说:生活在当前的社会中,不关注阅读重要性的学生就会缺少吸取新知识的能力、缺少发展的潜能;如果一个家庭对阅读不予重视,那么这个家庭必定缺乏文化内涵;如果一个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而轻视阅读,那么这个学校就会是呆滞无活力的;如果一个民族都忽视了阅读,那么就一定是个没有未来的民族。从这些语言中足见的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的语文学习中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就是阅读,但是,若只阅读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是绝对不够的,无法满足学生们的思索、语言表达、写作需要等,就无法再谈什么提高语文修养了。所以,在现实的教学中,老师应该以完成课本教学为前提,再将学生们的阅读范围扩大,进行适当的、广泛性的课外阅读,依此熏陶学生们的高尚的品德,缔造出美丽的心灵,丰富学生们的文化知识并提升其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对于阅读教学的概念就是指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将课本定为核心,把学生定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们从课本的学习拓展向课外的阅读行为,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要爱好读书、乐意去读书、广泛的去读书,从而让阅读转变成课本内容的深入的补充与更广的延伸。进行这部分教学的基本方式有很多,老师应该善于开发及使用多种教学资源,要将语文的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课本的精读与拓展读物的泛读联系起来,再由拓展的泛读获取的知识创造出对精读课本的深入理解,为整体的、更进一步的、自我感悟性的掌握课本的内容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对课本的精细阅读又可以为扩展读物的泛读确立正确的目标及方向,学生们围绕着课本实施的阅读,不仅能够更进一步理解课本的中心思想,还可以进一步的传承作者创设的文明,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持续的提高了见识、丰富了知识的累积,全面的提高了自我。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讲得多,以讲代读
就是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了,一节阅读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应该不少于10分钟。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大部分阅读课堂上都充斥着词句训练、篇章分析等等复制性的教学。课堂上书声朗朗的热闹景象已经荡然无存了,即使是有学生起来读书,也是一些普通话标准的学生机会多点,更多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了。学生围着老师转,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揣摩、思考的机会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长此下去,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且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二)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来代替读书
这是我们老师本身的问题,也是导致上面说的“读”的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课堂目标把握不准,导致淡化读书,忽略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只有“我心入书,书入我心”,学生用心、动情地去品读课文,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每教学一篇课文时不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来让学生回答,也就是把课文中的陈述句变成疑问句,让学生回答,宝贵时间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课堂上学生没有了读书的时间。
(三)评析课文,以议代讲
很多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往往抓住重点段落去学习课文,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孤零零的让学生赏析重点段,肢解了课文,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缺少及时地指导,小组合作失去了意义。更有甚者,让去全班学生参与讨论,没有个具体目标问题,一节课下来,什么问题也没解决,课文学完了,学生似懂非懂。课前备课时,教师要提前弄明白那些问题适合学生自己解决,那些问题适合讨论,不要让生生之间的讨论代替有效的。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立足文本,丰富阅读内容
每一个阅读文本其本质就是一种视野,如果只依靠一种视野通常会约束孩子们的多元的、个性的了解及体会。拓展新的教学资源就是为了拓展片新的视野,这样的拓展非常有现实意义。张志公是语文教育方面的著名人士,他的观点是:学生的阅读面应该尽可能的宽一些,不能只注重某个方面的书,一定要广读博览以达到兼收并蓄的效果。阅读可以影响到学生们的全方位能力综合发展,广泛的阅读能够使表达的能力非常灵便,思维的能力更为敏锐,习作的能力获得提升,道德品质也会更加高尚,整个变化过程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二)创设条件,营造阅读氛围
幼苗的成长需适合的土壤、温度、阳光以及水分。相同的道理,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具有影响作用的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为了激励学生们的阅读热忱,大家应该努力创造条件,缔造浓重的阅读气氛,让学生们蒙受与阅读的舒适环境中,能够到处享用丰盛的精神食粮,从而达到孩子们的整体性健康发展。对于课外阅读课进行增加可以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指导,通过此决策也促进“终身学习”的社会发展需求,也能够整体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的促使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当今社会非常重视素养的教育,在语文的教学中只凭借课堂内的学习是根本不够的,如此便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们在课外时间使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多途径的阅读,从而使学生们的眼界更加开阔,知识更加的丰富,人格更加完善,将素质教育落实到真正的学习中。
(三)组织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家庭是每个孩子最早就读的学校,所以家长也是关键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和父母的行为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紧随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持续的提升,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进行全力投资,但是,在陪伴时间方面的投入却越来越少。社会科技的发展,致使如今的学生们通常是在电视和电脑的前面长大的,很大部分会被生动而形象的画面所吸引,面对于枯燥的书籍愈加的没有了兴致,也种现象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世界上的部分发达国家就非常重视亲子阅读,有些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都高调倡导亲子阅读,甚至是制定一些政策从而促进其落实。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亲子性的互动阅读对于学生们的健康发展是具有怎样的重要性。对于现如今的社会条件,很多阅读是需要在家里进行的,那么,想要培养学生们优良的阅读习惯,其家庭所造就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倡导亲子阅读就是希望获得家长的积极响应,从而使阅读走进家庭,靠近父母,惠及孩子。因为部分家长在教育方面的观念比较传统,无法明白亲子阅读的重要性,这就需求学校去做相应的工作了,要经常给家长宣讲亲子阅读的各方面利益关系,给学生们推荐他们喜欢的课外书,要经常组织具有亲子意义的活动,还要对父母在亲子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努力的将学校内的阅读行动扩大到学生的家庭中去。父母将自己的爱以真实的行动表现出来,要以自身为榜样,投入一定的时间去和孩子共同阅读,如此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致,也会在长期的学习中培养出对阅读习惯和更高的积极性。
(四)落实检查,指导阅读评价
对于阅读来说,它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部分,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阅读的进行很多都是在课外时间。因为小学生在年纪方面还是比较小的,在自觉性的方面也不会太强,因此,阅读和其他的语文教学行为都是相同的,要有一定程度的监督和催促,还要有及时的检查已经持续性的反馈,如果不对阅读进行有效的落实,也就更不用考虑会具有什么样的成效了。并且阅读是依据课本内容实施精心安排的,因此对阅读效果进行检测时也应该联系课本阅读教学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