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低段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周蓉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蓉

一、缘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于提升国民素质,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教育问题,党和国家多次出台改革措施,并通过立法,对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行和方法要求予以指导,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但是尽管国家一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体制使得学校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成绩的提高上。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正是对这一现象无奈的阐释。这样的环境下,势必会忽视学生的个体特征压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它们逐渐失去对于学习的兴趣,产生或轻微或严重的厌学情绪。如果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那么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将更加浓厚,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将会更加深刻,也能够有效地改善厌学的情况。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设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小学低年级的对象是 67岁的一、二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一方面他们处于懵懂时期,不管是思维模式还是行为习惯都还没有固化,通过学习和指导是能够得到提升的。另一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还有着比较强的好奇心,对于新知识乐于接受。这个时期也是他们形成思维形式和性格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在这个阶段成功养成良好的习惯,未来将受益无穷。低年级的小学生就像是一张着墨不多的白纸,可塑性极强,正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二、自主学习的特点

1)养成性与调节性

自主学习是通过后天学习所激发的一种能力,它具有一定的养成性。不同的学习主体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调整性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自主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每一个学生,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变,这会使得学习更有效率。

2)多变性与稳定性

所谓多变性,是指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成为最终的决定因素,他们共同影响着自主学习的效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主学习是无目的的、不可掌握的。事实上,当学习者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的时候,这种学习模式就是固定下来,持续地影响着他的学习,这也就是自主学习的稳定性。

3)主体性和主观性

自主学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建立起学习主体与知识主体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实现新老知识地对接。

三、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受限于智力水平和学习规律以及学习习惯,其自主学习能力非常薄弱。正因如此,学者们对于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是不能直接应用在这些孩子们身上的。笔者在经过调查之后,对孩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结合自己的授课经历,探索了几条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总体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对于数学知识的渴求仍然比较强烈。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们真正喜欢数学,他们才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才会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小学低年级是学习的启蒙时期,这一阶段形成的学习观念和思维方式会影响未来的每一阶段,因此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所谓兴趣,其实是学生自己对于学习这件事情本身所产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自发性的、由内而外产生作用的力量,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各方面的官能,让他们觉得有探究的欲望。

事实上,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正相反,很多时候我们是能够从中得到快乐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主要低年级学生的群体特点,把自己置身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以“年、月、日”的教授为例,笔者认为如果想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谜语。八九岁的孩子还有着满满的好奇心,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答疑解惑的需求,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可以使用谜语,让孩子们了解到日历。当然,谜语的语言要简单易懂,谜面也要直观一些,尽量照顾到孩子的认识水平。第二个是“顺口溜”。顺口溜在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中都占据很独特的一个地位。小孩子的智力水平发育还不够,过于复杂的句子往往会让他们迷惑,而顺口溜句式短小,句子之间还有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这样一种形式的语言很容易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方式也是极为可取的,教师可以讲复杂的定律改写成短小的顺口溜,比如“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孩子们一定非常乐意去说,这样的话,课本上的知识就在平时的生活中得到了巩固。第三个则是合理利用孩子们的一些身体特点,比如说在记忆“大月”“小月”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拳头,观察自己手掌和手指的连接处,将一年的十二个月份在自己的关节处数一数,关节突起的地方代表“大月”,凹下去的地方代表“小月”。这样的方法非常有趣,孩子们一定会很喜欢,而且还有可能跟自己的家人分享这些好玩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对于数学和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刻期待着数学为他们带来的惊喜。

一直以来,大家对于数学的学习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这是与成绩相关的重要科目,片面追求成绩的高低,忽视了数学学科的真正学习目的。其实,学习数学是为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题,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够用一种理性的、条理的、有逻辑的方式去看待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数学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法。在低年级的学习阶段,老师需要教给学生的正是这样一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笔者以为,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从学生的学习目的入手,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由“要我学”的被动转换为“我要学”的渴望,那么这样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老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浓厚的兴趣和适宜的方法指导将会提高学习的效率,进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关键,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笔者在对课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1、视教会学生使用教材,掌握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教材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会使用教材是后续一系列学习的基础。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经过很多的专家学者精心编排的,他们对于内容的筛选和安排,以及习题的选择都有内在的逻辑性,学习教材的过程其实也是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在“认识时间”这一节内容中,教材中展示了许多的钟表时间,老师通过讲解钟表上的各个构件,向学生解释“时、分、秒”的概念,而且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绘制某一时刻的钟表指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课本上的知识传达给学生。

其实,教材内容展示的是获得知识的一般方法,以及对于某一数学问题的普遍规律。也就是说教材内容才是知识的根本,而习题等等只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采取的手段,重视教材知识的讲解是从根本上来夯实学生的基础,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2、视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过程,并使之掌握

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动一遍”,自己亲手实践往往比被动的接受要更加印象深刻。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多东西是需要动手实验的,这不仅是为了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内在要求。比如在长度和角度的测量教学中,老师会将基本的测量方法告诉大家,但是同学们只有自己去感受这些长度,才不会在使用的过程中闹出笑话。为了使大家对于度量的认识更加准确,老师可以寻找一些物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他们的长度或者角度,如人的拇指宽大约 1 厘米,人双臂伸开的宽度大概是 1 米,等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比身高的方式,将更多的单位教给他们。总之,在这样的课程中,应该增加学生动手的环节,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寻找答案的乐趣。 数学学习中其实会遇到很多需要动手操作的问题,比如说度量,比如说画图,比如说计算,这些问题老师是不可能代替进行的,所以在低年级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督促他们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这样他们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有足够的独自探究的能力。  

3、会学生仔细观察,用心去记

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数学学习中也有,在进行加法计算的时候,有一种较为简便的运算方法,叫做“凑十法”。顾名思义,凑十法就是要在数学运算中凑出一个“十”来,这种方法使用的前提是两个加数均是 10 以内的数。我们都知道 10 加上一个数的值就是在这个个位数的十位上加 1,这样的计算是比较简单的。比如说 8+3,将 3 分成 2 1,因为 8 凑十缺 2,所以要分出 2。所以 9+5,就可以分解计算为 8+2+1=11,这样在分解之后的式子仍然与原式保持相等,计算结果也是有效的。需要说明的是,凑十法并不是把任意加数凑十,而是将数值比较大、更加接近于 10 的那个加数作为凑十的基本。凑十法是相对简单的,孩子们只需要掌握十以内的加减法就可以了,这样就能够把复杂的进位制加法转换为简单的十加一位数的加法。

这样的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将会给计算带来便易,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找出能够使用简便方法的那个元素,然后根据运算规则进行。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观察的能力,在遇到计算题目的时候能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看看是否有简便的方法可以使用,并且将这样的方法熟记在心。  

4、 要求学生写规范字,并准确计算

在数学的书写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强调书写的规范与准确。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数学计算中的任何一个细微的差别都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比较调皮,没有耐心,书写过程中比较马虎。很多小学生的数学作业中常常会出现抄错题的现象,比如将题目中的+”抄成了“-”,或者是将数字抄错,这样的错误本身是可以避免的,若是因此丢分将会非常可惜,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强调学生的书写和计算,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5、及时检查,调节思路

成年人在生活中仍然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遑论小孩子。数学学习常常会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但是这对于思维方式比较简单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他们的思维习惯还处在比较感性的阶段,思维的发散性比较强,但是系统性比较差,他们在接受一种新的知识时,往往是比较费力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地进行辅导。

老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学生的反馈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数学学习是一连串的过程,期间的每一步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结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解题的步骤中,常常会在第二步或者第三步的犯错,有时候是由于马虎,有时候则是思路出了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必须马上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修正,如果任由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进行下去,那么当它成为一种固定模式的时候,再对学生进行纠正将会非常困难。  

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巩固

学习致用,数学知识只有在生活中得到运用才能够得到强化和巩固,所以在基本的教学之外,老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当然,对于实践的意义,老师首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实践并不是与学习无关的浪费时间,也不是敷衍了事的完任务,而是具体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思想上的高度赞同之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仍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老师需要向学生明确实践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并且告诉学生完成时间需要使用的方法,另外还要考虑到实践行为是否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在满足这些基本条件之后,老师才能够布置实践任务。在“分类”这一课教授完毕的时候,为了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将所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笔者要求学生回到家中将自己的东西进行分类,比如说自己的玩具,自己的课外书,自己的衣服鞋子等等,通过这个课外任务,让同学们明白分类的意义和标准,实现了课本内容和生活实践的结合。

学校生活在学生生活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也因此更容易对学生的习惯养成产生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多的也要通过学校课堂来实现,因此在这一章的内容中笔者针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无论怎样的措施,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效果,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共同推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