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如何成就高效课堂》沙龙活动
1、 从“问题导学”到“翻转课堂”
以问题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义。实验初中在“问题导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关键。于是,开放且善于吸纳新事物的实验初中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并创造性地将微课和问题导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
翻转课堂立足于课堂,是在线学习(以微视频为主)+课堂教学,是一种个性化、自主、高效的教学新模式。我深刻地认识到翻转课堂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教育信息化素养、信息技术的掌握运用等,促使我们老师在机遇与挑战面前自我加压,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以适应时代新潮流。”
“翻转课堂”就是微课和问题导学的有机结合,即课前老师将精心制作的微课(微课要求短小精悍,学习内容、达标检测清晰明确可调控)和两单(问题单、达标单)发给学生自学并提出问题,课上学生则在教师的引领帮助下,更多时间用于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拓展提升,将知识升华为能力和智慧。“翻转课堂”使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实现自我需求的有意义活动,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文化。
2、微课知识树,培育自由花
在有数的时间内如何开足、开好所有课程成为很多人的疑问。面对质疑,实验初中的老师们巧妙地利用微课,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着力打造信息化环境下师生互动教育的新模式。
在这里,每个知识点不再是孤立的。学校每学期开展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不断提升老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按知识点分工制作高质量微课和两单(问题单、达标单),并按知识体系将各知识点微课链接成微课知识树。
在这里,每个优质资源都是共享的。老师们会不定期地将微课知识树上传到校园网资源服务平台,进而共享到遍布校园的所有终端机上,教师上课可以随时调用。
在这里,微课成为诲人不倦的老师。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时时处处(课上课下、校内校外)能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可以随时登录校园网,打开课件或视频,进行巩固或预习。
学校的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也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吴志鋐教授的首肯,“在微课知识树的支持下,学校的师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3、 应用,应用,还是应用
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真正用起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这个目标看似这么近,却又那么远,往往是说时容易做时难。这不仅关涉到软硬件的投入,更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智慧和努力。
实验初中本着“应用驱动和共建共享”的原则,从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入手,从四个方面促进教师用起来:
首先是基础保障,让教师有条件用。实验初中的所有教室实现了宽带联通和wifi覆盖,配有先进的电子交互式白板和实物投影仪,教师人手一机,为无纸化办公、网上备课与学习、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我们应该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完美融合的路上不懈追求和努力,每一次的改革和尝试都付出了极大的勇气与魄力,但是,每一个实验初中人坚信:在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中,信息技术无疑会是不可取代的支撑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