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大江大河——信息化展示 11-25
结题 12-30
结题获奖证书 12-30
结题证书 12-30
中期评估 12-30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中… 12-16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成… 12-12
结题PPT 12-02
课题成果一览表(教师) 12-02
课题成果一览表(学生) 12-02
《组建俱乐部打造学校现代信息… 12-02
课题学年小结(茅雨) 11-0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省级课题>>组建俱乐部打造学校现代信息技术骨干团队的实践研究>>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教育大咖论技术 | “2015上海智慧课堂与移动学习论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0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宋莉萍      来源:本站原创

 

教育大咖论技术 | “2015上海智慧课堂与移动学习论
把一个教室分成DIY区、FOLLOW ME区和GROUP WORK三个区域?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一边听一边将各种“弹幕”发送到老师课堂PPT上?把人的大脑相互联通,形成“问题云”……
今天下午在上海奉贤区南桥新城格致中学举行的“2015上海智慧课堂与移动学习论坛”上,来自政府、学术界、教育界、信息技术界等的各界人士,就智慧课堂和移动学习进行了精彩的探讨。
以下是各位大咖的精彩发言要点分享,更多精彩内容将制作成视频,“上海教育-第一教育”将于近期推送,敬请期待。
 
上海市特级教师、奉贤区副区长
倪闽景:技术之外
学习技术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无论技术怎样发展,学习本质上永远是一种自我教育。
第二定律技术有自由意志,不以发明者意志为转移。

第三定律技术的利弊空间必定同比例拓展。
 
由这三大定律,可以引申出未来将会发生的五大变化。
第一大变化:学习临界
 
知识已经从远古时期的小水塘变成了汪洋大海,我们每个人大脑能够学习的容量只是一把勺子。这把勺子能舀起来的量,这就是学习临界。
第二大变化:图文思维
 
人类从远古时代的图像思维发展到如今的文字思维,今后将发展为图文思维。
第三大变化:大师变矮
 
以往的大师是因为周围都是平地而出现的,随着社会掌握信息程度普遍提到,普通人距离大师的距离越来越小。
第四大变化:崩溃清零
 
就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技术的发展也会经历盛极而衰,从头开始的过程。
第五大变化:情感技术
 
技术的控制能力越大,失控的空间也就越大。生活变得不再纯粹而简单,大师的权威不再,人们的情感疏离......
因此,我们需要对技术投入人文思考和社会关怀。
 
上海市电教馆馆长
张治:“问题云”与“创新雨”
让人类的大脑联结起来!
 
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爱好者们通过云平台发布自己的疑惑、问题和课题,智慧的云平台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组成研究联盟,并把这个联盟匹配给相关的专业教师。
“问题云”让无数的人用同一个大脑思考。因此,与模拟大脑相比,“联脑工程”更为可行和必要。
MOORs PK MOOCs
MOOR是“Massive Open Online Research”的首字母缩写,为“问题云”向课程的转化提供了解决方案。
MOOR为学生从学习到研究的过渡提供了渠道,使得教学重心由知识的复制传播转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MOOC
MOOR
着眼于一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是老问题的再现
着眼于问题的解决,是新问题的探索
侧重传承和建构
侧重探究和创新
以接受性学习为主
以研究性学习为主
重视结果
重视过程
有明确的考核目标
通常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鼓励持续性发展
MOOR对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价值
MOOR让有意义的问题或领域吸引无限多的头脑,从而众智众筹,众惑众为,这比做不完的考卷更有价值。
这才是问题解决和持续改进的最核心资源,也是最符合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学习方式。
“翻云覆雨”的变革

无数人提出的问题上传到云端,形成“问题云”,这些云端的问题相互作用,形成“创新雨”。从“问题云”化为“创新雨”需要如下的条件与机制:
1、开放、免费、共享、在线;
2、个性化内容、个别化学程、团体化生长;
3、大数据支持、智能化管理,社交和互联网思维;
4、以学习科学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过程导航和情感激励,并与孩子的天性相合作;
5、评价机制支撑、现实资源配套;
6、基于学习者模型的系统自进化和学习自适应
 
上海教育杂志社副总编
沈祖芸:未来课堂的三个新路标
路标一:
重新定义课堂——从基于知识的课堂转向基于关系的课堂
 
每天呈爆炸式增长的知识再也无法通过单一讲授来实现了,未来的课堂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如何拥有学习知识的方法,更加关注通过什么途径支持学生建构起个人知识,更加关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创造性。
未来的课堂是基于关系的课堂,核心是要创设一种平等的供需关系,目的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一个思想活跃、情感流通的场所,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输出的过程。
 
路标二:
重新定义教师——从不仅掌握教学技能转向更多拥有学生知识
 
在未来,教师的专业竞争力不再仅仅是精湛的教学技艺,更需要拥有包括学生认知规律、学习问题背后归因、个体差异识别等在内的“学生知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何精准识别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节奏和认知特点,从而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顺着“这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最适切的支持,这就是教师的“学生知识”。
“学生知识”需要从大量案例或数据中提取分析建模,并实现可转化、可迁移、可辐射和可操作。
路标三:
重新定义教学——从有局限的教学时段转向无边界的流程再造
随着移动时代的飞速来临,教师准备讲授的也许学生早已知道,他们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
教学不再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之内,模糊了时空边界的教学流程不再以让所有的学生一起学会什么知识为起点和目标,而是更加适应于随时随地的不同学习的方式和学到不同程度的新流程。
重新定义后的教学,让时间和空间得到延展,以移动、链接、创造为特征的个性化学习开始成为现实。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任
顾小清:破坏性创新 VS 承传性突破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被寄予变革教育的厚望。然而理性的分析之下,我们是否夸大或歪曲了技术的内涵?
研究表明,学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乐于拥抱技术;而多数教师在技术接受度、技术能力和技术整合课堂教学能力三个维度上的得分逐级下滑。
 
技术迫使教育转变方向,则如何利用技术,实现传承性的创新?
1、提升产品性能,明确主流用户群体的关注点;
2、保持产品结构、生态和组织的稳定性;
3、学校提供全新的、定制化的、个性化的服务;
4、技术只是教育手段的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教育,而不是手段;
5、抓住普世的价值,找到文化适切的落实点;
6、提供教师实践、接受和锻炼技能的平台,充分顾及学生的目标、接受度和技能。
北京大学博士、北京市十一学校物理教师
周瀚洋:课堂上的漂移式互动
所谓“漂移式互动”,就是弹幕。在课堂上用起来,就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新的课堂会是这样的:
还可以进行各种回应和数据分析。
 
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市信息化企业家协会会长
戴剑飚:大道至简
过去的2000年中,无论是信息传播方式、交通工具、货币金融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教育行业却几乎没有多少变化。
如今,智慧课堂正在改变教育。那么,建设智慧课堂系统,首要考虑的是什么?设备到底有多重要?

链接网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g0ODc5NA==&mid=207560024&idx=2&sn=e013ea6032ef1c7807ce6eddcbf44d9d&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