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大江大河——信息化展示 11-25
结题 12-30
结题获奖证书 12-30
结题证书 12-30
中期评估 12-30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中… 12-16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成… 12-12
结题PPT 12-02
课题成果一览表(教师) 12-02
课题成果一览表(学生) 12-02
《组建俱乐部打造学校现代信息… 12-02
课题学年小结(茅雨) 11-0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省级课题>>组建俱乐部打造学校现代信息技术骨干团队的实践研究>>实践探索>>沙龙活动>>文章内容
沙龙活动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1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丽      来源:本站原创

 

读书沙龙活动
互联网+的潜在含义,可以用一个“互联网+=?”的公式来表示。在这个公式里,只有一个因素是明确的,那就是互联网,后面的加什么,可以自由联想。
互联网+学校=?是现在的校校通班班通吗?是电子书包、电子白板进课堂吗?我的回答:是,又不是。将网络引进学校和课堂,是大势所趋,但这些只是硬件设备,如果我们的思想不是互联网的,依然起不了任何作用。君不见很多学校虽然连通了网络,却禁止学生在学校上网,连学生自带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也要被没收;课堂上虽然也有了电脑,甚至每人一个iPad, 且美其名曰电子书包,却只允许学生使用“电子书包”里事先制作的资源,最多只能上学校局域网中的教学平台,学习的内容也紧紧围绕教材和考试大纲,这与互联网何干?与互联网思维何干?
互联网+课堂=?是把实体课堂教学录像放到互联网上让大家看?是,又不是。将一些名校名师名课程的视频放到网上,有助于优质资源的社会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但如果只是简单照搬,效果可能不好。在网络学习中,要求学习者都花40分钟到1小时去看一堂课,显然不太适合,这也就是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微课)在网上流行的原因。网上学习个性化程度非常高,传统的“课”的概念应该有所改变,不再需要规定固定的上课下课时间了,甚至不再需要过于拘泥于学科与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了,而应该让学习者以问题为中心、以个人需要为中心,打破原来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个性化的、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知识结构。
互联网+教师=?互联网时代,教师还能像从前那样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吗?教师职业还会永远是铁饭碗吗?恐怕未必。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你讲的课,网上有一个老师比你讲得还要好,学生都跑到网上听课去了,你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在台下玩手机,甚至对你讲的内容提出质疑,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决定,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某一门公共课程,承认网络学习的学分,原来教这门课的老师会不会面临下岗?笔者曾经预言,未来的教师将分为两种:一种是线上讲公开课的明星教师,一种是线下的辅导教师。你相信吗?
互联网+学生=?如果你还是学生,你还会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才是学习吗?你走在路上,乘车,游戏,看手机,是不是学习?你还会认为只有考试得高分才意味着学习好吗?你还会认为只有书本里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网上的那些看上去零零散散的信息与知识都是无意义的吗?如果你不懂得将那些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有用的知识体系,你将会落后时代一大截!
这样想下去你会发现,互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加完之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互联网是刀、是斧、是锯,将原来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然后再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建起来,成为新的体系、新的结构。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碎片与重构呀!
 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未来,整个社会将被互联网连接为一个整体,互联网成为社会这个有机体的大脑与神经中枢,其他方面反而变成它的肌体与末梢。一切事物或多或少都要经历一个从碎片化到重构的过程,这大概就是“互联网+”的全部内涵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