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大江大河——信息化展示 11-25
结题 12-30
结题获奖证书 12-30
结题证书 12-30
中期评估 12-30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中… 12-16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成… 12-12
结题PPT 12-02
课题成果一览表(教师) 12-02
课题成果一览表(学生) 12-02
《组建俱乐部打造学校现代信息… 12-02
课题学年小结(茅雨) 11-0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省级课题>>组建俱乐部打造学校现代信息技术骨干团队的实践研究>>实践探索>>沙龙活动>>文章内容
一分为二的互联网+教育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2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羽      来源:本站原创

 

互联网+热风劲吹,教育行业也迎来了新时代。在网上有不少的文章都描述了“互联网+教育”未来蓬勃发展的画面,怎样理解“互联网+教育”?它就等于“好教育”吗?
在笔者看来,“互联网”是手段,是工具;“教育”是内容,是目的;“好教育”就是科学合理的教育,是符合人的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教育,是高效且容易被学生接纳的教育。
互联网是好工具,教育从不排斥先进的手段和工具。就如三次工业革命必须依赖科技进步一样,教育也需要依靠先进的载体和媒介。互联网就是当下最先进、最好的媒介。但好教育不是靠“互联网+教育”的简单组合或者是粗糙、粗浅地结合,而应该是一种有思想、有效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机融合。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的能动性因素,没有优秀教师的参与,仅凭商家一己之力,怕是难以制造出优质的教育产品。换言之,优秀教师是决定“互联网+教育”质量的关键与核心因素。
最近的“一师一优课”活动触发了我对此的思考。最近一年,我还观摩了一些“互联网+教育”的其他活动,很多也不尽人意。虽然形式变了、新了,但所展示的教学思想依然是旧的,教学效率是低的,仿佛“新瓶装旧酒”,与学者的设想以及我个人的理解大相径庭。此活动中,很多课就是为录课而制作,为晒课而上网,只是应付差事,不自然,不得体,不实用,徒有互联网和“晒课”的形式,而无真正精彩的课堂。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较好地利用互联网教学。
利用互联网的目的是为高效的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学生是否乐于接纳是检验“互联网+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尺。所以,我们不要本末倒置。要始终明白:互联网是媒介,是技术;教育才是其内核。切忌得鱼忘筌,走上新的形式主义道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