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本学期在教科室的带领下,在各成员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本学期计划的工作,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 理论学习夯基础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技术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本学期,我校围绕新技术实施中的一些具体教学理论进行学习:杨宗凯《借助信息化再造教育流程》这篇文章给组员们带来新技术环境下如何看待教育这一思考,另外再一次重温了微课的技术,赵龙主任从全国首届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高级研修活动中带回来的翻转课堂的资料,让我们对翻转课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 教学研讨促发展
借着学校智能录播教室的创建,课题组在本学期利用录播教室为两位成员:顾晓丽、张丽、张羽录制了三节优课,这三节课涵盖了语数外三种学科。录制的视频让没有到场的课题组成员利用网络也能参加教学研讨的活动,这次上课的三位老师为组员们提供了一次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共同学习的机会,促进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让课堂更加的灵动。
3. 技术交流促学习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人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如果你有一种技术,我有一种技术,彼此分享,我们就有了两种技术。这学期的技术交流会,每人分享实用技术的同时还学习了其他的技术。
4. 录课培训助教学
本学期课题组结合学校的工作计划开展了录播教室的使用培训,并且我们课题组的三名成员作为第一批录课教师。在录播的过程中,三位成员除了利用传统的黑板外,还运用了具有触摸交互功能的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摆脱了键盘和鼠标操作,使人机交互更为直截了当。另外利用智能录播的功能反复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能够跳出自身的局限进行反思,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质量。
5. 学生辅导有成果
辅导学生的工作是我们每年的工作之一,2016年武进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分为两项竞赛,分别是作品评审类和现场评比类的比赛,作品评审类竞赛在三月举行,我校的朱岚、方源、李沁芷、王晗韵获一等奖;管泓烨、杨佳艺、王宸涵、王若淳获二等奖;卞如嫣获三等奖;是轶群、宋莉萍获优秀辅导教师。现场评比类的比赛在五月举行,我校卜萍萍、吴欣悦获一等奖;杨佳佳、杨锦科、梅昕烨获二等奖;徐鹏程获三等奖;我校获团体一等奖的好消息。
课题组每一项活动的策划与部署都是精心准备的,相信有教科室的引领,有各位组员的支持,我们的课题会踏实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