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听仇海洁老师讲座有感 06-26
听周晓芬讲座有感 06-26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基… 06-06
听《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 05-04
听仇老师讲座有感 05-04
听仇老师讲座有感 05-03
听周晓芬老师讲座有感 05-03
听仇海洁老师《好习惯 拥抱… 05-02
横小德育课题组召开“好习惯… 05-02
听周晓芬老师讲座有感(刘芬… 04-28
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讲座)… 04-28
习惯培养之我见 04-28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市级课题>>基于学生人格发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方案报告>>课题方案>>文章内容
基于学生人格发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徐振红      来源:本站原创
 

 

基于学生人格发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2015年9月,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学生发展的新特点,国家教育部新颁布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明确指出教育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就把以德为先放在首位。由此可见帮助广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所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重中之重。
 横山桥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1917年,先贤立校训“求全人格”,旨在培养人格健全的真人。作为一种教育理想,奠定了学校百年的价值追求。后有陶行知先生的学生秉承恩师“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为学校铸就了“求真”校魂。作为新一代横小人理应秉承“求全人格”的校训和“学做真人”的追求,让其不断丰富、厚实,以此浸润、渗透、规范学生的行为。特别是横山桥地区处于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南地区,如今又作为省经济开发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心智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自以为是、物质攀比”等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为未来社会合格人才的重要条件,也是我校“求全人格”百年校训的价值最求。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成立课题组,确定了“基于校训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继而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改变现在小学生的行为,传承校训,指导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优化德育工作。
二、理论思考
(一)有关概念界定
校训:校训系一校之魂,是校园精神之所系,风貌之所在,是立校兴学的宗旨,是激励和劝勉师生的标杆,是全校师生立身处世、从教求学的规范,是学校展示给社会和历史的一张“文化名片”。横山桥中心小学的校训是“求全人格”,即追求健全的人格,培养真人。她不仅体现了我们学校的务真求实的办学传统,还是我们学校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深度积淀。透过校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百年厚实的绵亘不绝的精神家园。
 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通过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自动化的个人行为方式。依据习惯对于人的价值和作用,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按照习惯的性质和层次水平,可以分为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依照人们日常活动的领域,可以分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
良好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良好行为、健康倾向或社会风尚。考虑到良好习惯的外延极其广泛,因此,本课题研究的良好习惯主要是指在校训“求全人格”的影响下,依据《中小学生守则(2015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涵盖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的基本的语言、思维和动作习惯,也称“行为习惯”。
(二)理论依据:
1、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儿童时期,既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以良好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儿童教育最核心的任务。”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心的行为习惯和个品质的人”。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确立低、中、高段学生应该适宜掌握的礼貌交流习惯。
3、宋庆龄曾说过:“孩子们的性格的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礼貌交流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只有家校通力合作,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2—3年的研究和实践,力求达到如下研究目标:
1.通过对百年校训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过程的整理,结合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对学校德育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将“求全人格”校训内容贯彻到学生习惯培养中去,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全的横小“真娃”。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促进教师传承学校百年精华,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课程意识,使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教育水平、教学革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有较大提高。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校训“求全人格”文化价值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2.小学生不良道德行为习惯矫治的初步研究(以个案为主)。
3、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德、班队课)中    指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4.通过家委会及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礼貌交流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做好沟通工作,以取得家长的配合,更好地开展工作,并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教育。
5.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好习惯”三字经》,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来培养学生的习惯。
6.通过校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研究方法 
 基于校训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研究:就是通过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寻找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并继而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下面就主要的几种方法作简要说明。
 个案研究:本课题组拟采访和调查一些杰出人物,了解习惯养成对成功人物成长的影响,以及她们如何看待习惯与成功的关系,还要采访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典型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捕捉具有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学生的典型个案,分析其习惯养成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预防和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问卷调查研究法:本课题将采用教师、家长座谈交流的形式了解教师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同时发放学生问卷,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与分析,获得对比性数据及相关性数据,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劳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文献研究法: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运用前人提供或留下的文献资料,吸收借鉴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不断进行深化研究。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从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学者论著中吸取营养和材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准备阶段。(2015、12——2016、1)
撰写课题方案,申请立项。
对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现状作深入调查分析。
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调查资料,初步开始研究。
第二步:实施阶段。(2016、2——2018、2)
主要工作内容:研究的全面实施,边研究边应用,边研究边完善各项工作方案,依托课堂教学、班队活动等渠道,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举办各项学生活动竞赛,养成教育班队活动展示课,撰写研究论文,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开始提炼研究成果。
第三步:总结阶段。(2018、3——2018、6)
主要工作内容:撰写研究报告,各项资料汇总,申请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本课题的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将着眼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个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来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
本课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既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将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
在应用价值方面,将为小学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就创新方面看,课题的实施将探索出一系列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人格发展关系的新观点,以及小学生养成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和新途径。
2.课题的主要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主要预期成果有以下几项:
(1)在课题实施期间,完成调查报告及结题报告。
(2)编写一套“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论文集、案例集、教育故事集。
(3)编写一套关于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与矫治的校本教材,供广大父母和教师使用。
七、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负责人:是宝华、徐振红
成员:曹仁花、周晓芬、刘芬、虞亚萍、石浏、吴佳丽、仇海洁、包长虹、梁芬
具体分工:
第一阶段(2015、12——2016、1):课题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撰写课题方案;申报课题立项;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展问卷调查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做好课题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6、2——2018、2):课题实施阶段
   完善课题实施方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根据专家指导意见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修定与完善;落实课题实施方案,开展实质性研究,制定学期研究计划,撰写学期研究总结、做好研究过程材料的整理与汇总;重点做好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惯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与实践,及时做好阶段性成果的总结。
第三阶段(2018、3——2018、6):课题总结阶段
   完成课题总结分析,汇总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申提交课题鉴定材料,申报课题结题。
2.保障措施
(1)加强研究人员的培训。课题组组织研究人员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的,了解研究内容,掌握研究方法。学习与你课题相关的理论专著。
(2)要把该项课题研究纳入日常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明确参研人员职责、分工,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研究,确保研究落实到位。要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研讨课、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
(3)制定课题管理制度:①学习培训制度。课题组成员和参加课题研究的学校教师要按时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等活动,并自学相关理论文章,交流经验体会。②交流研讨制度。每一阶段完成后,课题组成员和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要交流汇报阶段性的课题研究情况。③总结反思制度。课题组成员要按照阶段研究要求进行阶段性课题总结,形成文本资料。
(4)资金保障:课题研究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如外出学习、购置图书、研究人员的科研经费、论文的评选等,预算经费,学校从办公经费中支付。
 
横山桥中心小学德育课题组2015、12、23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