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猫出题》反思 | 11-01 |
![]() |
读《小学信息技术行走课堂… | 11-01 |
![]() |
课题学年小结(宋莉萍) | 06-28 |
![]() |
2018年9月课题研究计划(… | 09-20 |
![]() |
课题学年小结(宋莉萍) | 06-25 |
![]() |
横小举行“核心素养下教师… | 06-07 |
【内容摘要】本文按照“策略说明”、“案例分析”、“策略操作要领”的体例,论述了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四条教学规范:依据汉字的字理识记字音、字形;依托具体语境是识字的主要方式;识字、阅读和语言积累要有机整合;在识字教学中要切实落实写字任务。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第一学段 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第一学段(1-2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由此可见,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约占小学识字总量的50%,经调查这1600-1800个字在阅读材料中的出现频率约占90%。从“50%”“1600-1800”这些数据可以感受到目前第一学段学生的识字量。从“90%”又可以感受到在第一学段认识这1600-1800个字非常有意义。完成了这个任务,小学生就可以提前进入独立阅读阶段,及早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在学习语言的最佳年段,发展语言,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识字教学在第一学段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这个任务。
规范性策略一:依据汉字的字理识记字音、字形
【策略说明】每一个汉字都静静地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和生命的灵动。“汉字的形体,集形、音、义于一身的特性,汉字的构词能力等等,无不体现了汉字的综合功能,它是中国人综合思维模式的产物,即重在整体把握。汉字非常适应汉民族望文生义的理解习惯和依形联想的思维方式,体现了整体性、稳定性、直感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①
【案例分析】
请看下面一组识字教学片段:
师: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生:“雾”上面是个“雨”,下面是个“务”。
师:你是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的,上面是个“雨字头”,是我们要学的新偏旁。
生:我发现“霜”、“霞”和这个“雾”很像,也有“雨字头”,可能都和“雨”有关吧。
生(抢着说):我发现“蜂”和“蝶”都有“虫字旁”,它们都是昆虫。
师:你们真会发现,这些字除了偏旁告诉我们字义外,另外部分和它们的读音有关系吗?
生:噢,这些都是形声字,“雾”的下半部分就是一个“务”,读音是一样的。
……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字,形声字约占70%。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生字。此外,可以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的体会,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依据汉字的字理,既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策略操作要领】苏教版新教材一二年级识字量大,如果每个汉字都依据字理分析来达成识记目的,也是不可取的,提倡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增加生字的复现机会以达到巩固的目标。建议一篇课文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典型生字依据字理进行字形分析,其他生字则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反复呈现,识字效果更好。一般可以考虑进行字形分析的字有这样几种:一类是生字中有本课要新学的偏旁,一类是字形容易混淆的字,一类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识字方法的字。
规范性策略二:依托具体语境是识字的主要方式
【策略说明】依托具体语境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这种方式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注重儿童思维的形象特点,便于儿童在新旧知识经验意义之间建立联系。从汉字的识记规律看,出现频率和语言环境影响识记。出现频率高,与学生见面机会多,就是增加复习的次数,故能增强记忆。
【案例分析】
请看《荷叶圆圆》(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片段:
本课要认读“荷、绿、台、放、朋、友、油、还”8个生字,学习部首“草字头”。在第一课时的第一板块“欣赏荷叶,激发学趣,导入新课”,教师这样安排:
1、欣赏荷叶,学习生字“荷”。
(1)教师导语:杭州有一个美丽的西湖,一年四季都四风景如画。(出示西湖实景图)通过欣赏图片来学习“荷”。
(2)认读“荷叶”(定格“荷叶”图文),多么可爱,多美的荷叶啊!
2、指导识字方法,学习新部首“艹”。
(课件:把荷放大,草字头变)你有办法记住它吗?结合学习部首-草字头,理解字义与字形的关系。
3、指导书写生字“荷”:教师板书,学生描一个写一个,互评。
4、赞美荷叶,指导读好课文第一段,随机学习生字“绿、油”。
(1)你能用一句话来夸一夸这儿的荷叶?
(2)随机出示句子(课文第一段):荷叶儿,圆圆的,绿绿的。指导读好这句话。
(3)荷叶颜色真漂亮,绿绿的,还可以说是绿油油的。
(4)揭示课题:荷叶圆圆
执教者在引导学生读课文前,用简洁生动的导语、借助图片、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题情境。在欣赏、赞美荷叶的同时,随记认识“荷、绿、油”3个生字,认识新部首“艹”,写一写“荷”字及时巩固。其余的5个生字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在不同的时段学习、巩固。
【策略操作要领】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不是将要求将学生识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在课文中出现,随课文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和生字在课文中的分布情况,在不同的教学板块与进程中采取不同的识字方式,每一篇课文均有具体技巧处理问题。我国著名基础教育家斯霞归纳具体语境中识字的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课文中占主要地位的生字词先出现;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提出生字词②。这就是说,在语境中识字注重研究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要充分考虑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是否便于教师引导。
规范性策略三:识字、阅读和语言积累要有机整合
【策略说明】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如果整节阅读课都进行识字教学活动,就欠妥当了。因为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不仅承载识字教学的任务,还担负着积累语言、阅读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中应该将识字、阅读、积累语言有机融合,倡导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案例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二年级下册)教学片段③
1.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分自然段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一位学生读第4自然段时表现得有些困难,教师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
(出示词语卡片:对襟白褂)这个词很难读,谁来教大家读?(一学生领读)
(出示插图)周总理穿的衣服就是──(学生齐声说:对襟白褂)
师:再来看看总理穿的裤子,扎的头巾。
生:总理穿的裤子是咖啡色的。
(出示词语,学生齐读:咖啡色长裤。)
生:总理扎的头巾是水红色的。
(出示词语,学生齐读:水红色头巾。)
师:这些词语会读了,句子读起来就容易了。自己试试。(再请学生读,果然就把这句话读得很流利了。)
此教学片段进行了“襟”“褂”“咖”“啡”四个生字的教学,但又不仅仅是生字教学,还包含了词语教学、朗读句子教学,又积累了一组描写人物穿着的词组,同时培养了学生认识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这样的识字教学,目标是多维的,使孩子们识字、阅读理解、语言积累表达等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进行,而且印象深刻,他们的负担自然不会重了,教学效果一定是高效的。
【策略操作要领】要做到识字、阅读和语言积累有机整合,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设想学生的阅读期待是什么,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难点与学习的兴奋点,依据学生实际设计教法,没有固定的法则和程式。
识字、阅读和语言积累有机整合,要体现在每篇课文教学的不同课时中。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结合头绪太多:要识字、掌握字的音形义;要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要培养说话能力、积累语言……其实这许多并不是齐头并进平均使用力量的。比如音形义的掌握,不—定同时要求达到。字音难读的字在识记时以音为重点;字形简单意义清楚的,音形义可以同时解决;字形稍难的,可放在课堂写字教学时解决,甚至留在以后再解决。
【注释】
①李秀琴《从中西文字体系看汉字文化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②《斯霞教育文集》第20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