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教学反思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吴云贤   来源:本站原创

 

开展体验感悟教学,促教师转变教学行为
——听《可能性》有感
新课程改革后,数学课的教材内容最大的特点是由原先模仿到运用转化为探索研究到运用的转变;由通过题海战术的苦练而积累经验转化为体验、感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可以说数学课内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已经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它对教师教学行为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听了周老师的一节《可能性》,你能时时刻刻体会到,周老师的那种在体验中来,在体验中感悟的一种教育教学的理念,一种以生为本,帮助学生深度学习、深刻掌握,不断提升学生分析、归纳、发现的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周老师从学生在生活中常玩的游戏入手,设计了“玩球、玩牌、装球、猜球、运用”等直接接触生活的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动脑、动心、动手、入情入境地的活动出发,体验全过程,从而有所思、有所想地去领会学习的目的。在学生明白了可能性意义后,在组织学生凭借经验的分析,提炼表象性认识,并升华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感而发悟出“一定、可能、不可能”实际的含义以及可能性大小的原因。而置身于这种体验感悟课堂的周老师,给学生们搭建了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的舞台,5次活动,都在老师讲清活动要求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第一线的操作体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而在组织交流中,老师也是退居第二线,以点拨促悟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升华感悟。可以说,在这样体验感悟的课堂中,周老师努力地转变着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放手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各个活动,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在引领着孩子学知识,更在这样的模式中努力地发展着学生各项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学生出错、有误的情况下,周老师也总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原因,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生长。而学生也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中去获得经验和对知识的理解,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使得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头脑中的适当观念,发生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从而将新的知识纳入其原来的认知结构获得心理意义的理解。这种体验、感悟的教学方式,在这节课中,显得是那么的自然,老师不需要包揽、不会剥夺学生充分思考的权利,甚至还有意识地“笨拙”一点,让学生去经历一番磨难之后再找到真经,这才是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模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