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2015—2016年教科研共同体培… 01-05
2015—2016年教科研共同体培… 01-05
2015—2016学年教科研共同体… 01-05
业务学习 01-05
主题作文教学例谈 01-05
读书活动新闻 01-05
理论考试新闻 01-05
保健师培训 01-05
网上学习 01-05
沙龙简讯 01-05
学习心得 01-05
会诊心得 01-05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市级课题>>构建引领教师主动发展的教师培养机制的实践研究>>研究动态>>专业素养>>文章内容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读书心得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0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蒋文      来源:本站原创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读书心得
                                  蒋文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数学》这本书没有生涩难懂的理论,不仅如引它提出的问题、策略、方法都是一线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阅读起来既轻松又很有共鸣。在《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数学》第二章第六节《规律的探索》中,指出了此课型的主要特征:1、趣而有效,2、寻而有法,3,说而有获,令我马上想起自己在上学期找规律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基于游戏,趣而有效  
有趣:我在课前安排了一个抢座位的游戏。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要喜欢学习,有兴趣学习。游戏是所有孩子们的最爱,通过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做到让学生有兴趣,但如果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去玩的同时去发现、去研究继而去探究,那不就是趣而有效了吗?  
有效: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 没有数学的生命。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中说道: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想到自己是 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说明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发现,一种探究, 可见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 展开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二、基于观察,寻而有法  
正如本书中描述的“寻”即“找”,要让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如直接把规律告诉学生,也就失去了打规律的教学价值。而“找什么”“怎么找”和“为什么这样找”成为“找”的三大主线。《找规律》这一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的数量比排在中间的那种物体要多  1”  ,我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安排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看图描述、联系生活列举、填表、动手操作等具体的活动中,经历比 较、推理、归纳、讨论等学习活动,认识、理解、运用、深化规律。  
1、感受情境图中物体排列的规律  
师:同学们,刚才的游戏玩得开心吗? 小兔子们也在开心地做游戏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相机板贴: “兔子 蘑菇 夹子 手帕 师:再仔细观察,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教师做手势,引导学生说出:****一个隔着一个) 师:是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果然是一个隔着一个” ,在数学上, “ 个隔着一个也可以说成一一间隔排列(教师板书) 。师:看来它们的排列还是有规律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2.找出情境图中物体排列的规律  
 师:这幅图中,哪些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学生回答:兔子和蘑菇一一间隔排列,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教师 手指图片和板书。  师:请大家再仔细找一找,这三组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还有没有其他的共 木桩 篱笆图片)同点呢? (教师做手势,指两头,引导学生说出:两头、两边的物体都相同) 师:兔子、夹子、木桩都在两端” (板书) 蘑菇、手帕、篱笆都在中间” (板书) 师:谁再来把我们刚才的发现说一说,每一组物体是怎么样有规律地排列 的? ****一一间隔排列,**在两端,**在中间。)  
 3.探索一一间隔排列物体的数量间的关系,总结规律。 1)填表。 师:当它们这样有规律地排列时,它们的数量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请组长从信封中拿出一张这样的表格和一只笔,同组的同学合作,看图数一数,填一填。 (学生填图)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在小组内说一说。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 1,教师板书物体数量) 师:为什么兔子、夹子、木桩的数量会比蘑菇、手帕、篱笆多 1 呢?我们一起数一数。老师数兔子,你们数对应的蘑菇。 兔子、蘑菇、兔子、蘑菇……(兔子)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总结规律 师:现在从这三组物体中你找到什么规律了吗? ****一一间隔排列,**在两端,**在中间,**的数量比** 1**的量比** 1,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差 1  (教师板书:相差 1  
 4.验证规律动手操作,自主活动 “试一试”  师:如果把刚才发现的规律中的 3 组物体换成其它的物体,这种规律还能 存在吗?大家想不想动手验证一下? 师:请大家准备好操作板,从信封中取出一些小棒和圆片把它们一一间隔 排列。摆好了吗? 师:数一数圆片的个数和小棒的根数,和我们前面发现的规律一致吗?和 旁边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验证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 请把操作板叠放到组长面前。   
5.联系生活,体验规律想一想”  师:经过验证,我们发现把图片上的物体换成其他物体,规律依然存在。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事情也存在着这样的规律? (学生说) (课前游戏中,为什么总有一人没有座位?)   
三、基于学生,说而有获  
正如《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数学》这本书所描述的:“说”即“交流,学生在数学交流学习活动中充当着“倾听者”和“表述者”两个角色,并且这两者之间进行着相互转换。多元智慧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生有与他的个性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所在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每个人的解题策略都不会一样。在课堂中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和途径,既保护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学学习积极性,帮助全体学生体验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数学学科的灵感,又给学生创设了互相聆听、相互学习、拓宽思路的机会,使每名同学的数学才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最大的发展,从而体现受教育的公平和人人有份的原则。  
在《找规律》这节课本把课堂让位于学生,不管是感受规律部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方描述出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还是在探索部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方说出自己的发现,还是在联系生活部分说说为什么这些物体是有规律的,让学生大胆说的同时,不断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综上所述:《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这本书,为我们一线教师探寻“高效课堂”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