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1)
教学案例研究,一般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开展专题性的研究,以集中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疑难问题。例如,我们要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可以分别研究教师的课堂廿示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信息反馈行为、教学程序设计行为、教学方式运用行为、气氛调节行为等各个专题。一般专题性研究是由一组教学案例组成。它通过JL个案例来分析这一专题的各个侧面:也可将一个同样的问题,放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进行教学,然后加以对此研究,从中找出共同的规律:还可以同一个问题、同一份教学设计,由两个不同的教师来执教,比较其中的异同。对这些不同的教学材料、背景的呈示行为的研究中,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的效果,就能找到一个适合某一教师运用的课堂教学方法。综合性教学案例研究,则是把课堂教学中的各方面的问题综合起来开展研究,以全面思考分析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综合能力。一般说,综合性教学案例研究除了具有专题性研究的特点外,它还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理论架构。因为对课堂教学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架构中,通过对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突出理论的支撑点。
不论是专题教学案例的研究,还是综合性教学案例的研究,它们都是从课堂教学片断性研究着手,所以说,片断性研究是专题性、综合性研究的基础,而专题性、综合性研究是片断研究的发展。
案例研究(2)
19世纪70年代最早被运用于哈佛法学院,后米依次被运用于哈佛医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20 t廿=纪初以米,案例研究思想使西方的教师教育受益匪浅。
1、案例(case)
汉森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其中所包括的内容,能足够引起大家思考和争论的兴趣,且富有启发性”。理查特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我国学者李忠如则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综合各家之言,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可把案例定义为: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刑事件,是同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
案例的分类:按其性质,可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按其内容,义分为专题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
2、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其定义有两大类别:
第一种观点认为案例是特殊事件,案例就是案例,从案例中不能总结出带一般规律性的结论。如阿德尔曼(Adelmanetal,1997)认为:“案例研究是对一组研究方法的笼统术语,这些方法着力对一个事件进行研究”。尼斯贝特(Nisbet,1978)等人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对一个特殊事件进行系统研究的研究方法”。贝纳德(L.L—Bemard,1928)认为,“案例研究是用来阐明和支持命题和规则的方法,而不是归纳出新的假说。”
第二种观点认为对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新的假说以及分析性的普遍结论。如锡欧(shaw’1927)认为,“案例研究方法强调总的场景或所有因数的组合,描述现象发生的事件过科或事件后果,在人环境卜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与分析进而形成假说”。
综上所述,案例研究方法是一种解释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研究思路是: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而是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
案例研究的特点:注重往自然情境中收集原始资料:采川有目的的抽样技术;对资料的分析以归纳法为主。
案例研究的步骤:可非常操作化地表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批判与修止,试行与检验,搜集资料……,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3、教育案例的意义
教育案例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育活动可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来概括。而案例却为我们提供了对不可预期的教育事件的一种把握方式,对特定、典型的教育问题的解决方式。
教育案例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