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0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蒋文
来源:本站原创 |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数学》学习心得
潘丽
休息时刻,我翻阅了《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数学》一书,本书全面概括了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各种课型,真可谓是数学教学的一本好书。 细细品来,这本书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为我们小学数学老师提供了积极的指导、引领作用,尤其是那典型的、具体的、生动的一个个课型范式,就如同上演的一节节精彩的数学课堂:真实自然,颇具新意,让人寻味。着实需要好好内化,本书可切实转化为自己的课堂实践,从而让我们学生更喜欢我们的数学课堂,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有所发展。 一个课型范式,就是一个学习的精彩点。从“课型的主要特征”—“课型的实施流程”—“课型的实施要点”—“案例与分析”,可谓是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让我读来很是欣喜。 林玲 老师的关于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设计,让我眼前一亮,由衷敬佩。作为一线教师都有一个常识,越是简单的课越难上:因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过于简单,既使不上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如何提升这种课的价值就是个问题。本课 林 老师通过她精心的设计,让学生从两个体会到了估算的意义:一种是遇到所学的知识不足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常规积累中安排两位数乘整十数是乘法口算,其目的在于复习前一节课所学内容,也是为这节课的学习研究作好铺垫。在快速反应中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能快速口算整十数乘两位数,但当出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题时,他们就无法很快得出结果了。教师基于不同学生的状态,利用资源引导学生去分析结果的取值范围,体会到可以通过估算获得接近问题的结果的一个近似答案。另一种情况是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估算的便捷运用。如在解决“学校 张 老师要买39个书包,每个33元, 张 老师带多少元钱比较合适?”时,不需要知道问题的结果,果要通过估算就能知道结果的一个大概范围。我想如果每一节的估算课,老师都能这样去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意义,那么学生就能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拥有良好的数感,从而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当然除了 林玲 老师的课,还有如 戴霞 老师的《找规律》直观而新颖便于观察与发现。再如 孙敏 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大胆且独到富有内涵,等等。有的课我也上过不止一次,有的课我还上过公开课,有的课我发表过论文还得过奖。但看过上述的这些案例,我才欣然发现原来课还可以这样设计,继而又进一步去思考专家老师们为什么要如此设计?自己的设计方法有什么长外与不足?是不是能适合我们班上的学生,如果不适合又该如何?如此一来二去还真有了点自己的想法。
|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