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活动促教师的主动发展》学习心得
在今天的教育现实中,如火如荼的校本研修活动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到底培养出多少真正的名师或专家,结果不敢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研修对于部分教师来说成了外部强加的一种负担。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成长也是慢的艺术。数天的集训,看似重视有加,实则“暴食暴饮”。而我们所青睐的校本研修则重在行动,重在实践,重在过程。教师在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中,在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中,享受成功,享受乐趣,享受幸福。
在“原生态”的草根研究中,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我们认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合作是教师最愿意、最有效的发展方式。教师基于共性问题,形成主体意愿,引导分担任务、共享群体智慧。一是共同体建设。源于民间,志同道合者自愿结盟,成为一个个有效的学习型组织。老师们立足教学实际,开展沙龙式对话、互助式议课、趣味性交流,学校共读经典读书交流会,教师结对发展等活动,形式多样,教师兴趣盎然。尤其各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建立,老师们自觉投入到课改的实践中,一路追寻一路歌。二是教师赛课活动。赛课活动立足学校课堂改革总要求,并体现个性化。赛课以学年为单位,分别在两个学期组织青年、中年教师两个系列比赛,目的不在于评名次,而在于形成开放的研究氛围。以本学期赛课为例简说其过程:首先确立比赛研究专题“第一课时有效性”。再是教师组内赛课,各教研组教师在组长的带领下,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再由35周岁以上的教师分别备课、上课,评出年级优胜者出线学校赛课。这时候,教研组会倾尽全力帮助执教者磨课。最后是学校赛课,评委议课。教师讲完课,评委现场点评,找出优势,指出不足。由于教研组已经形成了团结合作的研究氛围,评价一个教师就代表评价这个教研组团队课堂教学水平的格局。为此,为教师评课时,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都会参与听评课活动。我们常常看到这样场面:前面刚评了课,后面老师的课也会进步。大家取长补短,形成了开放务实的研究氛围。三是优化校际合作。基于“优势互补”的共同愿景,我校与兴化城东中心小学、连云港滨海县滨淮小学、苏州新师附小等省内外名校结对,定期开展“联动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磨练的机会,也为学校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
开展自由对话,引领教师的提升智慧、追求卓越。首先是开展好主题论坛活动。坚持搞好每月一次的魅力教师论坛,或交流教育信息,或表达教育见解,或畅谈教育理想。老师们进入彼此的心灵,在互动中不断反馈、调节、体验,贡献思想,吸取创意。其次是名校考察活动。每年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外出考察浙江、上海、苏州、南京等教育先进区的知名学校,参加高端论坛,回校辐射共享。
学习心得:
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要使校本研修能真正走进教师心灵,成为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快速列车,必须把校本研修的所有活动内容都落实到教育教学这一重要工作中,并确立研修专题,把多种研修方式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节约培训成本,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可以逐步打造“以教育教学研修专题为核心,建立阅读、研究、实践、反思有机结合的校本研修机制”,以解决校本研修和教育教学之间的矛盾,避免了校本研修侵占教育教学时间和校本研修脱离教育教学的的两大困惑,使教师乐于学习,善于研究,勤于实践,精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