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自主发展环境 助推教师主动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必要条件。自主成长型教师是教育全民化、信息化、终身化、学习化的内在呼唤。“当教师把专业发展当作是自己的内在需要的时候,当老师能够主动追求自我成长的时候,他们就是能够为责任和信仰甘愿付出和奋斗的幸福的人。”
多年来,学校通过营造自主发展的校园文化、健全自我发展机制,搭建系列的自主发展平台、实施自主发展性评价等措施促进教师成为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的新型教师。
一、 营造和谐共进的文化
新形式下要求教师改变旧有的行为方式,改变支配这种行为的深层次理念和思维模式,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寻求重建教师文化的路径,建构适合教师自主发展的新文化,从根本上激活教师发展的动力。
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家园,教师和学校是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利益共同体。教师的专业发展要融入学校的持续发展,学校的发展目标要成为教师的努力方向和发展动力。我们强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通过民主管理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共同谋划发展愿景,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每学期让每位教师轮流担任一天临时校长职务,请老师们参与校歌创作、校徽和校园环境文化设计,学年、学科组根据学校整体工作思路,自行设计和开展学年、学科特色活动,教研组根据教学进程、教学实际,自主确立教研主题,开展教研活动等,以此增强对学校发展理念的认同感和对职业归属的自豪感。
建设书香校园也是强化和谐、共进文化的重要举措。我们本着“知识是最好的礼物,学习是最高的享受,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积极为教师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鼓励老师们多读书,读好书。学校给每位教师发放了“购书卡”,老师们自发组织的读书沙龙、自主论坛、课题研究会等学习组织遍布校园,“每周好文章推荐、每学期好书推荐”已成为传统。“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可以不成长”“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发展史”的格言正在成为许多教师的一种精神追求。如今,教师个体的“翠竹”学习文化、教师群体的“红杉”团队文化、领导者的“大雁”管理文化已经成为学校组织的主流文化。教师们在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中实现自主发展、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二、 健全自我发展机制
教师发展有三大要素: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针对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我们全面更新培养模式,将教师成长与学生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自我实现,追求卓越”为教师培养目标,建立起“自主规划、平台发展、科研引领”的教师自主成长新机制。
1.自主规划
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能否设定适当的自主发展目标尤为重要。学校利用典型引路、同伴合作等形式引导教师撰写个人发展规划,激发自主发展的主观愿望。教师们结合学校发展,自主制订个人发展计划,从而明确努力目标。引领教师们利用“SWOT”法来分析自己的优势、弱势,进行自我定位,然后制定个性化发展目标,分析实现目标的措施及需要学校哪些帮助等,激发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意识和工作热情。学校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特点,帮助教师完善个人发展规划,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交流,强化教师的理想信念和个体发展愿望 ,从而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高质量地定位。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成长,学校还建议教师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制订年度个人发展目标,把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有效调整教师自主发展轨迹,让教师通过自我分析,明确发展的起点,使发展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教师们自主设计,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主调适的自主发展能力逐步提高。
2.平台发展
学校积极为教师的自主成长搭建各种平台和阶梯,让老师在不同的舞台上尽情驰骋、历练,以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及排除成长中障碍的能力,让教师们自然而然地拾阶而上,顺利成长。
学校构建了“教师发展阶梯工程”——青蓝工程、培优工程、优师工程和名师工程。每个工程设有明确的标准,使工程内的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也深信只要自己努力都可以成为名师。为了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学校还构建了“二级帮带体系”即上一个工程的教师帮带下一工程的教师,实施各阶梯成员不受名额限制定期滚动等方式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
在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确立的同时,学校尝试建立了教师自主发展个人手册,让教师全程关注自己的纵向发展过程,并通过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积累不断完善自我。教师们不定期地将自己自主发展个人手册交流传阅,互相学习借鉴。这种自主发展的参与机制建立,对培养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机,增加主体责任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学校还开设了“教师心灵成长班”课程,让老师在专业成长中做最好的自己。通过学习,帮助老师们化解消极情绪、探索自我、健全人格,促进自我成长和健康发展。同时,也帮助教师们接纳自我、建立自信、激发潜能、明确方向从而完善和调整自我成长目标。
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不同爱好,不同专业等个性差异,学校还有针对性地为他们的自主发展搭建个人教育(教学)风格交流会、名师课堂开放、经验交流、论坛、沙龙等各种平台来展示自已的成长和成功,从而调动内需力,使教师们更加有激情、有方向、有目的地发展,以保证教师自主发展风格的独特性。
3.科研引领
教师自主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通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进入一种研究状态,让教师在经历教学问题的发现、反思和总结中不断提高。“揣着教育理想,贴着地面行走”是光复小学教科研工作的理念。学校实施“课题牵动”策略,即用课题来牵动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发展,用课题来牵动教师的自主发展。通过研究、反思来提高教师的自主研究意识和自主研究能力,以此提高教育实践水平。
在“十二五”期间,学校根据教育改革中所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申报了两项国家课题《关于小学生团体心理游戏内容与实践的研究》和《小学数学优质课堂“3+x”特色教学课例的研究 》,依据小学教育科研落地式实证研究的特点,我们将课题研究根植于课堂,将教师的研究定位为“行动研究”。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我们聘请中国教科院、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院的教授及市内教、科研专家进行课题相关内容的培训和指导。教师们面向实践问题,面向学生,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反思研究。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让教师们愿“研”;抓住切入点,让教师们善“研”;捕捉成功点,让教师们乐“研”。反思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推动器,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在“思考-实践-提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中,以反思来认识自我,以行动来超越自我。“奠基杯、讲、思、评”及“分类合作式”教科研竞赛活动,是我校传统的、独具校本特色的教科研方式,教师们在课堂实践中、在观课议课中、在互动评课中、在反思总结中与自我保持专业对话,理解了自己的课堂、改善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体会到自已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三、 实施多元发展性评价
学校对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自主成长手册、教师成长档案方面的工作实施多元发展性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包括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及领导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综合运用,突出教师主体内化与外部环境影响整合之间的互相开放、双向互动作用。这样评价的过程有利于教师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反思技能,指导、协调教师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评价结果不与奖励挂钩,着眼于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改善全体教师的工作表现,其核心是增加教师发展的主体意识,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建立考评激励机制。人力资源投资是回报最丰厚的投资。我们鼓励老师进修高学历、高学位,并报销部分学费。我们支持教师著书立说,成名成家,并出资印刷、奖励。每年对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展的文章课题研究成果给予奖励,每月的工作总结中学校会寻找自我发展的典型案例上会分享并给予鼓励,每月的各项工作常规检查对一些优秀的教师进行免检,每学期结束时教师们相互写优点等,都是对教师激励的有效方式。
教师们自主发展的过程就是教师在发展性评价机制导向和激励下,进行自定目标、自主建构、自我重塑和自我监督的完善提高过程。
学校积极营造了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的环境,使每一位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自主发展的意识,获得自主专业成长,成为具有反思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自主发展型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性和智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幸福感,更好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