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2015—2016年教科研共同体培… 01-05
2015—2016年教科研共同体培… 01-05
2015—2016学年教科研共同体… 01-05
业务学习 01-05
主题作文教学例谈 01-05
读书活动新闻 01-05
理论考试新闻 01-05
保健师培训 01-05
网上学习 01-05
沙龙简讯 01-05
学习心得 01-05
会诊心得 01-05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市级课题>>构建引领教师主动发展的教师培养机制的实践研究>>成果展示>>课题论文>>文章内容
班主任论文(黄婷君)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05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黄婷      来源:本站原创

 

2014年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
 
家校合力   共助成长
横山桥中心小学   黄婷君
摘要:步入新世纪,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学校是教育的园地,小学更是教育打好基石的关键时刻,加上小学生特有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已经远远不够,和家庭教育的联系也是越来越紧密,几乎已到了息息相关的程度,所以应该要中合两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有能力的学生。那如何汇聚这两方的力量,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寻求其中好的方法。
关键词:家校交往    家校合力  
步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要建立统一战线,教师就应该注意与家长交往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  
一、建立长效家访制度
班主任如果不习惯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只是在学生出了问题时才会想到家长,长此以往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其一,可能会导致一些家长一接到班主任电话或是约见通知,就会本能地担心,以为孩子一定在学校闯了祸,见面时,心理上总是忐忑不安,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家长,很难与班主任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其二,联系沟通的范围只限于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的家长,这种联系随意性大,家长大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常常情绪激动,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建议的做法是利用寒暑假与周末时间,一学期至少到每个学生家中家访一次。与家长交流的话题很多,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与人相处、思想动向等。家访,不仅仅是与家长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平日班主任与学生都是在学校里接触,突然改变了环境,学生的心理感觉与在校时完全不同。班主任也可以换一种身份、换一种语气与学生交流,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访活动的效果,可能比找学生谈话要好很多倍。
二、电话互访
班主任还要建立一本家校联系通讯录,以备不时之需。现代社会,大多数家长事物繁忙,如果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必须保持电话联系。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与自己的孩子见面接触机会很少。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些家长无从知晓。而班主任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是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一个重要纽带。
三、充分利用家长会与家长接待日
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必不可少,家长会上,班主任除了告诉家长成绩之外,还可以总结学生一学期的德育情况。家长会虽好,但间隔时间较长,所以可设立若干家长接待日。具体操作是: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以周为单位,确定家长接待日的具体时间、地点;要求家长按时间表到学校与班主任见面,交流孩子的情况。在家长接待日那天,班主任要认真备好和家长交流的内容,一定要让每个家都能有所收获,只有这样,家长才会坚持到会,并认真对待与班主任的沟通交流。
、与家长密切配合转化和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一个班级好、中、差生的存在是难免的,转变一个“后进生”并非是“朽木不可雕”。“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是这样做的,首先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后进生”的接受能力特点,因材施教。其次是多与家长联系,互通在校、在家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有计划的布置每天的作业,让家长督促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全部完成且作对的,我就在其作业本上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对连续三次作业全做对的就给其“加星”,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学生进步了并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家长也很感激,我也感到很高兴。
、家长参与记录学生成长手册                       
每学期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填写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一个学期下来编辑成册,期末总结,根据学生的成长轨迹分析优缺点并做出评价。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把自己每一次的阶段反思和总结完整地记录下来,然后寄给家长或在家长会上交与家长。
但上述方法是传统的做法,有一些弊端,如果想对学生和学生家庭有所了解,仅通过看学生档案是不够的,因为这些材料是静态的,且不全面、不具体;光凭学生反映也还不够,因为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有时不一定了解真实情况,有时不便反映,有时反映失真。家访,一般耗费时间较多,适用于离校较近的学生家庭。由于教师工作很忙,空余时间有限,不便于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家访的形式。鉴于此,还可采用以下几种新型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
 、手机短信(校讯通)  
目前许多学校都开通了“家校通” 服务,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作息时间,活动安排,课程设置等。如学校第二天有一些突然的活动,来不及通知已经放学回家的学生,这时一条信息就能马上通知到学生家长,非常方便可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老师们更可以通过短信明确每天的作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动态,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家长和学校来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交流,不留教育死角。当然这种方法适合较短信息的交流,如果交流内容较多,那就可以采用网上邮件或班级QQ群的方法了。  
 、网上邮件及班级QQ群
如今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最大化、最优化地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利用网上QQ,可以发送一些有针对性的文章,建立一个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平台,真情穿越时空,沟通形成合力,最有效地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  
一方面要求孩子学习,自己却在玩乐,这是现在很多家长身上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针对此,我们通过网上QQ群,发送一篇关于创立“学习型家庭”的文章: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要注意利用家庭环境对子女实施良好影响。而学习型家庭有利于提高孩子素质,有利于引导孩子做人,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学习型家庭的父母应该带头,成为家庭的主导。身教重于言传,在家庭教育中更是如此。家长的任务是,在家庭中创设一种智力生活的气氛,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这种气氛应该是自然的、一贯的,并且对于家庭所有成员来说又是必需的。学习型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保持着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远离格调低下、不健康的生活(如打牌赌博等),同时家庭成员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现代社会的学习型家庭中,家长应是孩子学习的启蒙老师,又是孩子的同学和伙伴,改变了传统家庭中孩子的单向式学习班的模式,家长在与孩子的共同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此文章通过QQ分享文件一发,立刻在家长中产生广泛的影响,许多家长从牌桌上回到孩子的身边,与孩子共同学习,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影响孩子,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  
孩子的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好习惯的养成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要采取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措施,引导孩子在一定阶段上,自觉强制个人行为向良好习惯的方向发展,警觉自己的行为不要沾染不良习惯。为此我们发送了《好的习惯影响一生》、《少年儿童应养成的17个基本行为习惯》等一组文章,系统深入地向家长介绍了各种好习惯对孩子成长、发展所起到的决定作用,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上步入与学校趋同的轨道。随着期中考试的临近,我们又适时地将培训内容转到家长最为关心的学习方面。因而配发了与复习应考密切相关的文章,按从概括到具体、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来培训、提高家长对学习习惯及其培养方法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定期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
每年学校定期组织 “教学开放周”活动,向家长开放教师的学科课堂,让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和教师“零距离”接触。课后,授课教师不仅要写出“教学漫谈”,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不足,而且还要听取家长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与建议,全面接受家长的质询和质疑。这一活动,不仅展示了素质教育的成果,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且让家长了解了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情况,拉进了家长、老师与孩子心灵的距离,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了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近期在学校举行的第六届“教学开放周”活动中,课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教研室老师共同研讨,不仅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更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四、邀请家长参与学生活动
为了让家长亲身感受孩子的成长过程,拉近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消除代沟,达成亲子之间的心灵融合与情感共鸣,学校还不断创新拓展沟通渠道,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我们每学期都举行新学年开学典礼、感恩教育类的诗歌朗诵,低年级“故事妈妈进校园”等活动,在这些大型活动中都能看到家长的身影。邀请学生家长共商新学期教育大计,探索班级文化和家庭教育文化有机结合的途径。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受到了一场特殊的教育和美的启迪,促进了师生、亲子关系良性互动以及家庭、班级、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正是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才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才使家长和孩子在共同的体验和体悟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五、让家长走进德育课堂
大家知道,在我们的学生家长当中,有能力有才华有品位的人很多,如果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中的这些优质教育资源,那我们的教育将变得更具实效、更加和谐。为此,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长进课堂”活动,这些家长结合他们自己的奋斗历程、人生感受等,对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教育。如此,让家长成为学生的“德育导师”,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角”,德育课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不仅每节“课”都讲得十分精彩,而且每一名学生都显得异常兴奋,学生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语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这便是交流的魔力。交流产生理解和信任,只有家校之间密切交流、有效沟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聚教育合力,共促孩子的健康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