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横山桥中心小学
赵龙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上一堂信息技术课。我找点轻松的内容,不如来讲个故事吧!
生:有点兴趣,脸上表情开始放松了。
师:我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历史故事流传至今,已演变成了一个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有谁知道关于成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个?
生举手:《守株待兔》……(讲故事)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兔子撞在树上是偶然的,农夫等下去是不会有兔子的。
师:是的,这个故事还说明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获得成功。
师:大家还有什么故事?
学生踊跃举手。
师:不如这样,老师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成语故事,放在你们电脑的“D:\成语故事”文件夹下。请大家自己打开去浏览,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
案例分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需环节,课堂的导入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要格外重视课堂导入设计,要创造良好的氛围,调整学生的情绪。更何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信息技术课主导应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有些学生一上课就问“老师,今天有什么任务”。这样机械地应用任务教学法,学生不免对信息技术课产生一丝厌倦。如何在课堂导入环节下功夫,自然而然地引入到课堂所要完成的任务上来,是一堂课良好开端的关键。在本堂课中,学生第一次和老师接触,心里判断着老师,也产生一些防备心理。学生们一双双眼睛看着老师,表现得比较拘束。这时,老师跟同学们说,我们来讲个故事吧。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想想看到过的成语故事。很多同学都能讲出一两个。一个轻松的话题,顿时让同学们放开了,一双双手都举得高高的。所以随后的整堂课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都很积极。同学们听了一个故事肯定不过瘾,老师马上说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几个故事,放在电脑里。顺利地把同学们引到了教学任务上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