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热爱劳动进行到底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是轶群
上完二(4)班美术课,我安排第一小组的同学留下打扫美术室,话音刚落,承逸轩就大声拒绝:“老师,我不会扫地,你让别人扫吧!”我一愣,看样子,孩子的劳动教育得动动脑子了。于是,我安慰他,“别急,老师会教你的,你这么聪明,肯定一学就会。”几个没喊不会的学生已拿起扫把,但东扫一下,西扫一下,一会跑中间扫,一会跑前面扫。明显也不会。我把值日生全喊到身边,边一一讲解边亲手示范扫地方法,翻凳子,扫地顺序,握扫把方法,如何排桌椅等。最后我说: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干好的!他们便自信满满地动起手来,积极性很高。我借故离开20分钟,再回教室一看,打扫得挺干净。我大力表扬了他们,说他们聪明又能干,一学就会,以后回去可主动帮妈妈打扫卫生,妈妈肯定会特别高兴的。承逸轩甚至说:“老师,下次我还要扫。”
为此,私下我作了调查,为什么有的班级学生劳动能力都很强,有的班大部分孩子都不会扫地。很多孩子说,家长从不让其做家务,这是普遍现象。而班级里每天的值日工作,有的班级采用分工法,几个会扫地的外地生专门负责扫地,有的学生专门负责擦黑板,有的专负责擦窗,天天如此,造成了其只会干某事,别的不会,这样的“好处”是,孩子成了“专业人才”,劳动起来快,班级卫生不易扣分。还有个别老师看学生干还不如自己干快呢,直接自己包干了。而有的班级老师则采取让学生轮流干某些活,开始几周可能辛苦些,老师要多加指导,可孩子们都得到了锻炼。
今年,我主要执教二年级美术,以后的美术课,打扫卫生我总是让学生分组轮值,不同班级每批学生第一次轮到时,我都会耐心指导一遍,同时表扬鼓励,学生干完时我会向他们表示感谢。慢慢地,在每次美术课结束时,孩子们都会抢着要留下值日,他们觉得非常光荣,我便对他们说,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得到锻炼啊,这次要轮到某某组了,其他小朋友别急,你们在家里可以主动帮妈妈干。转眼学期快结束了,我发现很多孩子的劳动能力、劳动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
反思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也要引导家长转变思想。现在的独生子女集“骄娇”于一身,吃不得苦。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错,从人的本性来讲,孩子是愿意做事的,要怪就怪父母过分无微不至的关照,事事包办,才使孩子沾染上“骄娇”二气。在家里,父母让孩子只要读书其他不用管,教育孩子时采用鄙视劳动者,轻视劳动的做法,父母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只会把孩子误入歧途。也剥夺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生活。甚至认为我不会就可以不做是理直气壮的。当然也有极个别的班级把劳动作为惩罚的手段,这也会误导学生。这样的教育怎么会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呢?
通过实践,我觉得,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可以让学生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2、在劳动时要给孩子以指导和监督,但要允许他们做的过程中在细节上有相当多的自由。等做完后,要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这可促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3、称赞是适于孩子的一种鼓励方式。父母老师要经常告诉孩子,对他们的帮助多么感激。这种真诚的感谢会令孩子劳动积极性更高。
4、千万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一种手段,否则就曲解了劳动的意义。
5、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在教室内弯腰捡起一片碎纸,手把手的教孩子扫一下地、擦一下玻璃,善意的提醒他做好自己的卫生扫除工作,甚至安排自己担负班级的一项卫生扫除或劳动任务,都可为学生树立起好榜样!
热爱劳动远不是只在纸上写出来的,也不是只在嘴上说出来的,而是在享受劳动带来快乐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劳动与学习和德育教育是不能割裂开来的。从教很多年的观察,从小爱劳动的孩子自理能力一般都比较强,乐于创造和克服困难,与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头脑灵活。让孩子从小做起,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