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给学生留扇爱的“后门”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教20年,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要搞好教育工作,必须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孩子们纯洁的灵魂。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饱满的种子,只要有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都可以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教书这么多年,经常会碰到偷懒,不做作业的学生,特别是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的开学,常常看到有这类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教室外面,老师则被气得要命,凶着脸训斥学生,更有家长也被老师请来……本就忙绿的星期一,这下更让人心烦。脾气急躁的老师,甚至会火冒地动动手,弄得不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而在这类学生中,以外地学生居多,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没有时间照看孩子,对自家孩子的学习很少有空过问。不自觉的孩子多半把学习扔在一边,家庭作业经常不做。
前几年送走的一个毕业班,有个叫瞿鑫的孩子,头脑挺聪明,但很贪玩,喜欢打游戏。刚教他时,他随父母刚从四川来横山桥,白天家长要上班,就是下班了也是疲惫不堪,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所以星期天的瞿鑫,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看电视打游戏,作业早已扔得远远地。,因为懒惰,所以成绩很糟糕。有时候放学了留他补习作业,他爸爸等了几次不耐烦了,冲进教室,就把那孩子狠狠得打了一通,然后这样跟我和其他老师请求:“老师啊,我求求你们了,我儿子教不好了,他整天打游戏,我们从四川来这打工,根本没时间管他学习。我打了他几次,也不长记性。算了,以后别留他写作业,我们做家长不想跟着受累了,成绩再差也别管他,我不怪你们老师的。”当时,我觉得很不理解,只有希望老师多教教自家孩子,哪有劝老师放弃自己孩子的家长。心里很气愤!吃力不讨好,做教师的真是贱命那!
我找瞿鑫的爸爸妈妈长谈,了解了他们的家庭状况和家庭教育,原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除了打骂,别无其他方法。由于夫妻俩在菜场卖菜,工作很忙,星期天的白天孩子一人在家,晚上家长回家已是很晚,累得无暇过问瞿鑫的学习。现在对孩子的学习已不抱希望。我主动做两位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改变对瞿鑫的教育态度,平时注意关心和提醒孩子,稍有进步就给于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得当成圣旨,其实我们老师布置的很多任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或兴趣来完成的,作业同样如此。我们总是不允许学生犯错,很多时候用同样的教育模式塑造孩子,对所有的学生是同样的要求。对瞿鑫,如果要求放低些,允许他比别人少做些作业,给他留扇爱的“后门”,我想,他、他的父母、我们几个老师,也就不会那么累了。欲速而不达,给特殊的学生留扇爱的“后门”,友好的、静静的教育孩子,未必不是好事呀。
又一个星期一早上,瞿鑫就被我逮住,家作开了个头,写了几个阿拉伯数字。习惯性的问话:“为什么不完成作业?”他噘着嘴:“不会做!”当时我立马火了,这么简单的题目,他居然说了个不会做的理由!不会做理由就很充分啊,而且说明我这个老师也有问题啊,没教会学生!我压着火气:“这么简单的题,你居然不会做,老师还真瞧不起你!如果你说是玩疯了,懒得就没高兴做,老师还觉得你像个男子汉!这样的题居然不会做,真让人伤心哪,我还一直以为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样吧,你先去上早读课,今天中午抽空给你补补课,我们一起来完成你的家作。”
结果等我上午第一节去上数学课时,瞿鑫把补好的数学作业就拿来给我了,我装着疑惑的表情看他,他挺不好意思对着我:“老师,对不起了!我又懒了,不是不会做。”我轻轻地拍了他一下:“臭小子,我就知道你懒,净想着玩,下个星期继续来气我啊!”他更加不好意思了:“老师,下次不了!”我趁机和他讲道理,谈生活的艰辛,父母的不易,知识的重要。我发现,这个调皮男孩的眼里,分明有了泪珠。
我想,当时如果我把他罚站在门外,对他大声训斥,非但早读课上不好,影响他语文英语学习,自己心里也不好受。用命令、训斥的口气,粗暴和强制可能让孩子更加逆反.最后还得自己找个台阶下,总不能一直让他那么站着吧?给学校外人看到,影响也不好,凭什么不做家作就得罚站呢?后来我把这件事情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没有责怪和说教,我告诉学生:“以后的家作,可以到老师这来开后门,不会做的,请教我;懒得不想做的,星期一让老师帮你做。”听到后者,全班学生都笑了。瞿鑫尴尬得朝我笑笑,我也意味深长地朝他看着……此时无声胜有声。
事实表明,以后的瞿鑫,一直都认真地作业,偶尔的一两次偷懒,也很快利用课余时间把作业补好了。而且,由于我对他的“庇护”,孩子对我越来越信任。总是积极主动完成我交给他的任务,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各项活动格外起劲,学习成绩也是越来越优秀了。直至毕业,不再给我麻烦,还总是殷勤地“讨好”我,帮助我,俨然和我成了忘年交了。
在菜市场碰上瞿鑫的爸爸妈妈,总是笑呵呵地喊我:“戴老师,来拿把新鲜的蔬菜啊!”、“戴老师,瞿鑫现在当上数学课代表了!”……这时候的我,感觉十分地快乐。做教师的最大幸福,大抵如此吧!
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老师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我们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调子,盛气凌人去压服学生呢?还是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呢?当然,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愿意做“南风”,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诱导,教育学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错误行为时不必大呼小叫,更不能打骂训斥,很多时候,不妨给学生留扇爱的“后门”,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给孩子一个适当的自由成长空间,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滋润他们的心田,让爱产生力量。这样我们就能在繁忙的琐碎的工作中享受和谐的师生关系。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切,尊重,理解,便会将我们视为最可信赖的人,感情就能得到真正交流,在这种状态下孩子更易于接受教育和指导,我想这就是孩子们对爱的回赠!
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戴晓燕
20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