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菁老师《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课的会诊报告
朱晓红
李菁老师,任教第二年,就担起教学毕业班的重任,这充分表明学校是多么重视和信任李老师。
这次新教师会诊课,我们毋庸置疑地选择了对李老师的教学进行把脉会诊,以期待她在打磨中成长、获益。
李老师执教的是六上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古诗教学不同于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如果按照读诗、理解诗意、背诗这样的套路教学,难免枯燥无趣,味同嚼蜡。所以我们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李老师执教这课。
一诊是在六(5)班进行的。李老师在执教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发展。她在指导学生初读诗文时,过程展开充分,自读——指名读——师范读节奏——练读——指名读——齐读,对于学生出现难读易错的一些问题,能细致捕捉并有效引导,很好地完成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学目标。其次,李老师在解读诗意的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同伴互助学习,再提供“智慧宝典”给学生自学理解诗意,这种设计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符合高段语文教学的规律。再则,李老师还充分挖掘了诗词中蕴含的典故,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补充诗句揭示的哲理,以加深学生对诗文内涵的理解。这样的设计,就能让学生对诗文更加读厚读透读深了。只是在这一板块要注意教学节奏的把握,要扣住诗句读读悟悟,而不能把诗句抛在一边,兀自挖掘诗外之意,如此,显得游离于文本之外了。另外,教师在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要自然流畅,层次要清晰,不能出现凌乱的感觉。在教学尾声处,指导学生临摹这首古诗,教师没有指导学生观察范例的布局和章法,关注一些易错字的书写要点,关注学生书写姿势,这些细节是反映课堂是否扎实、真实地有效体现,李老师也应纳入备课,落到教学实处。
课后,我们针对李老师的课堂现状,进行了有的放矢地评议,希望她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势语,保留教案中有见地的设计,适当把关注的点放在后半部分的教学中,理顺教学层次,把控好教学节奏,避免前松后紧,要将写字教学做实。
李老师谦逊好学,课后马不停蹄地修改课件,整理教案,在周四又进行了二诊。这一次的教学,李老师能较好地处理第一次教学中的失误,扶放有度,但某些教学语言需要进一步推敲准确性。因为学情的差异,在灵活理答方面有待积累丰富的经验,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点拨,使得师生互动更加自然默契。
总之,这一次的会诊活动,感觉李老师褪去了初入职场的羞涩,也不再因为急于完成教案而走流程,上平淡无味的“流水课”,这次的教学过程步步扎实,有了嚼劲。课堂中也能渐渐感觉到她在发挥自己良好的文学素养,在落实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目标,令人欣喜。下一阶段,李老师还要在独立钻研教材、独立备课、设计教学方面狠下功夫,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取长补短,更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