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2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 鲍莉   来源:本站原创

 

读书交流
横山桥中心小学    鲍莉
当我看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这本书时,心中便有了熟悉感。于是这几周我都会忙里抽空阅读这本书,通过阅读,让我对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不断地提升我的思考。
“核心素养”这个词是当下最火热的话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参与能力及文化修养。学会学习、自我管控、乐学善学、解决问题、勤于反思、创新发展属于个人自主发展应具备的能力。那么核心素养 落实到各门学科而言,学科核心素养就包括两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只有抓住了数学学科的精神特质——数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学活动应更多地让学生感受逻辑思维和建模分析的魅力,这样才能真正彰显数学学科的价值。
结合着前段时间听潘小福院长的培训,我觉得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我们数学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应看自已的教学是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认为数学教育教学应该经营好三个方面:
1、数学教师要加强自我修炼,努力成为一名“有人格做背景”乃至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以人格熏陶学生,塑造学生的品格。因为数学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
2、教材有序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沿着知识学习过程,顺应其学习的心理过程,认知规律,和学生一起经历学习过程,应需而学,因势利导。把一堂堂数学课,串成数学课程,进行“类知识”的组块化有序递进,让数学课堂更有数学味儿。
3、优化数学学习过程,改善课堂结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问、听、练,让学生学会迁移、认知评价、学会比较、学会探索。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在对问题的追寻中,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在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进行知识间的碰撞,把问题层层推进,引发学生头脑风暴,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课堂,相互启发,互相鼓励,共同提高,培养数学思维素养。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