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
(课题设计方案)
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课题组 执笔:是宝华
一、研究背景
(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当前教育已步入“生本”时代,生本教育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国家督学成尚荣指出,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育人为本”“教育创新”“提高质量”列入二十字工作方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和提高教育质量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减负增效的需要
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们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却没有获得预期的发展,究其原因,部分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没有掌握教学实践活动其内在的规律性,以讲为主、以教为主、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和方式根深蒂固,仍习惯于全面控制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没有张扬和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现在学生的学习时间少了,在校时间也少了,相对而言,学生自主的时间就多了,怎样来保证高质高量,关键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减负增效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座落在芳茂山南麓,明初著名教育家、理学家谢应芳“为爱横山山水清”而卜居芳茂山麓授徒讲学。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第一届学生杨乃挺曾任横山小学校长,在其办学过程中积极践行陶师“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百年办学史上,横山桥中心小学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之路,积淀出以“求真”为核心的育人思想。
为秉承厚实的经验积累,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在认真审视校本课堂现状的基础上,以儿童发展为宗旨,以“求真”为总的价值追求,提出了《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课题。我们认为求真即追求真实,是以“真”为培养目标,以“求”为教育过程。求真,是一种科学精神,强调尊重规律,实事求是;是一种价值追求,强调追求真理,学做真人。我们从儿童立场出发,以儿童的天性和需求出发,以儿童为教育的主体。因此,我们尝试建构基于儿童立场的求真课堂,构建符合客观规律、尊重学生天性、基于学生实际的,真切、真实、真情的课堂教学。
二、理论思考
(一)有关概念界定
求真课堂。求真,即追求真实。求真,是一种科学精神,强调尊重规律,实事求是;是一种价值追求,强调追求真理,学做真人;是一种工作作风,强调求真务实,认真负责。
我们构建求真课堂,就是要构建符合客观规律、尊重学生天性、基于学生实际的,真切、真实、真情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以至整个学科教学,追求真切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真实确切,清晰明了;追求真实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使各项教学活动真实、朴实、扎实;追求真情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形成真情实意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真切、真实、真情,是我们构建的求真课堂的基本精神。
儿童立场。就是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的视角,关注儿童的已知,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研究儿童的心理,遵循儿童认知的发展规律。它是教育者所持有的态度和出发点,体现为基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等,继而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更和谐、更理想的发展。
本课题提出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以儿童立场的教育观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经,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甚至理解及发现儿童,教育更能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建设真切、真实、真情的课堂,使各项教学活动都能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意义的学生学习活动。
(二)理论依据
1.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郭思乐教授曾举例说明儿童立场的意义:园丁可以给树浇水施肥,但一定不能代替树光合作用。他强调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儿童的“纤夫”;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可以转变为儿童的学为主,实现儿童生动活泼发展;在教学组织上,鼓励自主学习,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学习等等。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3.研究动态。
2002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新课程以来,许多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出了打造本真课堂、本色课堂、求实课堂、求真课堂等教改目标,在探索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真,追求真实、朴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和经验。
近年来,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以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求真课堂:基于陶行知儿童哲学的实践研究》为载体,就求真课堂的基本理念、主要特质和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丹阳市吕叔湘中学研究求真课堂,强调教师“真教”、学生“真学”追求教学的高效率。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2—3年的研究和实践,力求达到如下研究目标:
1.正确把握“求真课堂”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质,形成我们自己的教学主张和话语。在儿童立场的教育观和求真课堂基本精神的引领下,从教学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总结与评价等方面,探索出求真课堂的教学策略和操作要点,为本校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
2.通过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化本校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呈现新的面貌,使课前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活动等进一步提高效益,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3.通过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使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教学革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有较大提高。
(二)研究内容
1.对求真课堂的基本精神、主要特质,以及在儿童立场教育观下构建求真课堂的基本原则、价值意义等进行文献研究,通过研究把握正确方向,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话语。
2.基于儿童立场教育观和求真课堂基本精神,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研究。使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着眼学生发展,基于学生实际,真实确切,清晰明了,以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功能。
3.基于儿童立场教育观和求真课堂基本精神,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首先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构建起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学教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次是着力研究创新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方法指导、学习氛围、师生关系等技术细节,使教学过程真实扎实,活泼灵动,优质高效。
4.基于儿童立场教育观和求真课堂基本精神,优化课外校外学习活动的研究。在着重研究求真课堂的同时,进行课前预习、课后作业、校外活动的具体策略研究,使课外校外学习的各项活动都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都能成为真切、真实、真情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5.基于儿童立场教育观和求真课堂基本精神,研究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逐步建立起体现求真课堂要求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学习观察评价机制。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本课题对现有古今中外相关理论开展学习研究,特别是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和成尚荣教授《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理论指导下,根据研究内容,具体制定实施方案。
2.调查研究:设计问卷开展调查当前学生学习状况和了解教师心目中理想的“求真课堂”,通过了解该研究的地位及其行为和表现方式以此为开端围绕实践研究开展各个层面开展真正的对话。
3.行动研究: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的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索、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提炼、不断总结,逐步推广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在本课题研究内容种选择某个重点进行实践探索。
4.案例研究:选择课堂教学中的某个案例进行微格分析,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外活动等,从而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筹建课题组,确定研究内容,学习教育理论,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调查分析目前学校各年级课堂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课题组成员培训。开展宣传动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文献研究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围绕课题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完成基于儿童立场和求真课堂的文献研究,研究构建求真课堂的目标与内容体系。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3.行动研究阶段(2014年6月— 2016年11月)根据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在实践中研究与创新,开展打造求真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形成求真课堂的基本模式和操作要点;建立起基于儿童立场的求真课堂基本精神的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4.总结阶段(2016年12月)深入细致地总结,形成系统性、规律性认识。对积累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升为理论,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实验报告。编写教案设计、案例分析、教学随笔等展示、汇编,完成结题报告。力争通过结题鉴定,争取获奖。
六、预期成果
理论成果
1.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2.求真课堂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3.求真课堂的评价标准
实践成果
1.经验总结
2.教育教学案例集
3.论文集七、研究组织
组 长:周月萍
副组长:是宝华
成 员:钱晓莉 沈月 邵琰 张羽虞亚萍刘红娟是云华吴云贤殷偲蒋 文潘丽朱晓红梁芬孙红霞张黄婷石 浏任艳芳梅静波汤晓丹唐静怡费忆军吴阳殷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