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故事性课文的“故事性”
——语文教学案例
横山桥中心小学 汤晓丹
【背景】
苏教版的低年级教材中,故事性课文占有一个很大的比重,这类文章孩子爱读,教学中,也应该抓住其中的“故事性”进行串联和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童趣,边玩边学。
【案例】
《世界多美呀》一课以初生小鸡的视角观察世界,层次清晰,衔接自然,是个读来生动有趣又不乏科普意味的小故事。因此,我抓住其中的故事性,营造一个小鸡破壳的故事情境,再随文章一路往下走,让学生边读边悟,像小鸡一样不断有新的发现,学生们兴致勃勃,学有所得。
师:现在让我们到农场里去看一看。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1、是呀,鸡妈妈正蹲在那儿孵小鸡呢。出示第一句,指导朗读。
2、这一蹲呀,要蹲二十几天,给小鸡足够的温度,小鸡才会从蛋壳里出来。鸡妈妈辛苦吗?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这么长的时间,小鸡在蛋壳里干什么?课文中是怎样来写的呢?请你找出有关的句子。
4、出示句子:蛋壳里的小鸡先是 ,后来 ,看见 。
5、这里有对反义词,你发现了吗?
6、能不能边说边演一演?(相机解释“睡”“醒”“四周”)
7、引读。小鸡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8、小朋友你们想做这只小鸡吗?让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演一演这只蛋壳里的小鸡。
师:对!这是小鸡在蛋壳里看到的世界,只待在这黄乎乎的蛋壳里生活,它可不甘心呀!
1、师轻轻地敲击桌面:听,你听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引读: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它 ,啄了 ,才啄出一个 。
2、你觉得小鸡啄得怎样?带着你听到的感觉,轻轻读读这句话。
(指导:啄呀啄呀、很久、才、小小的洞眼)
(再现洞眼)小鸡多么弱小,蛋壳多么厚啊!让我们读出小鸡的辛苦,好吗?
3、学习第三句
(1)小鸡把蛋壳啄了一个小小的洞眼,从这个小洞眼里小鸡会看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伸出你的右手,把它握成一个小拳头,中间留一个小洞。这就是一个小小的洞眼。请看到屏幕上,小鸡从这个小洞眼里会看到什么?
(配乐出示画面)往上看,小鸡看到的天空是——,往下看,小鸡看到的树木是——,再往下看,看到小河是——。
(2)世界还是只有黄颜色吗?世界还有哪些美丽的颜色?请你把小洞眼移开,一起说。天空是——,树木是——,小河是——。(板书: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世界真的只有这三种颜色吗?还有哪些颜色?
绿油油的、白茫茫的、红彤彤的、金灿灿的、黑漆漆的……还有那么多美丽的颜色,所以我们课文中用了省略号。
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让小鸡看到更多美丽的景色吗?
出示句式:小鸡看到( )是( )的。
【评析】
一、以演促读,读演促悟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性课文中又不乏有趣的情节,可以让学生站起来演一演。如本课中“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学生表演时,很好地演出了“睡”和“醒”,但是并没有表现出“四周”,稍加引导后他们就知道,四周有四个方位,是一大圈呢,就这样轻松理解了比较难的词语,也在朗读中显得更加趣味盎然了。再通过表演小鸡啄蛋壳的样子,从“啄呀啄呀”“很久”“才”中感受到了小鸡的辛苦,朗读中也自然而然地带上了感情,仿佛自己就是那只小鸡了。
二、图文并茂,带入情境
教学中,我把多媒体和学生的想象有机结合,将学生带入课文中情境之中。如让学生一起做握拳小游戏,模仿小鸡透过洞眼看世界。
伸出你的右手,把它握成一个小拳头,中间留一个小洞。这就是一个小小的洞眼。请看到屏幕上,小鸡从这个小洞眼里会看到什么?(配乐出示画面)往上看,小鸡看到的天空是——,往下看,小鸡看到的树木是——,再往下看,看到小河是——。世界还是只有黄颜色吗?世界还有哪些美丽的颜色?请你把小洞眼移开,一起说。天空是——,树木是——,小河是——。(板书: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当小鸡急切地走出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时,一幅美丽的图画又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了,多媒体把孩子的生活带进了课堂,也在课堂中唤起了学生原有生活的积累。活动内化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形式,总是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内化和构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必须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规范、提高,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个美丽的、熟悉的世界,正是内化、拓展课文语言啊!多媒体辅助手段,只要辅得好,辅得到位,最终让我们看到的是课堂活了,孩子们乐了。
三、适时语用,丰富意境
感受到了这么富有内涵的色彩,我趁热打铁,“世界上只有这三种颜色吗?你能不能用上类似的词语,让小鸡看到更美的世界呢?”学生纷纷闭上眼睛想象,一时间,黄澄澄的麦苗、红艳艳的太阳、金灿灿的油菜花、粉嘟嘟的水蜜桃……学生把整个大自然都搬到了教室里,情不自禁地和小鸡一起感叹“世界多美呀”,回归主题,完成了这一场故事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