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1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邵琰
来源:本站原创 |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问”,不仅是一种学法,更是一种教法。苏联教育界倡导的问题教学法早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
小学英语教学中以高年级课文教学为最难,作为新单元的第一课时,生词多且难读,在一课时内要会读理解全文内容,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
课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是传授英语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综合手段,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学习课文时所需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长,教师如没有采用有效的教学法,学生的课文学习会感觉难度很大。教师应在课文教学中寻求突破,以问促学,构建本真的英语课堂,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设置的问题根据难易程度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设问和答疑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学课文,逐步建构整体性,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以问入境,构建求真的英语课堂
一节真实有效的课堂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应追求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相长的突破,而不是形式上绝对完美的一节课。以问入情境,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老师给的问题,整体理解课文大意,并让标准的发音先入为主。
在进行英语课文教学时,首先听录音,看动画(或课件),整体呈现课文。听录音前教师简单介绍对话背景及人物,并根据对话内容呈现一至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录音。问题一定要紧扣课文的重、难点,不宜太难,主要以理解对话内容为目的。对课文的提问可以紧扣话语的主旨和一些基本问题的答案,如who, when , where, what, why等。
例如6B Unit3 Asking the way 在导入课文情境时,提出两个问题,即本文的两个重要的目的地,也是两个难读的地点。Where does he want to go first(首先)?Where does he want to go then(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看课文动画,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由此教学突破重难点history museum 和post office。
[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 5A Unit6 Doing housework第一课时
T: What are you doing?(创设真实语言环境,图片显示两个学生正在做家务)
S1: I am …
T: Look, Is he/she…? S2: Yes/No.
T: what is he/she doing? S3: He/She is …
T: What are they doing? S4: They’re…
T: They’re doing housework.
(引出课题,并对课文语法句型进行操练)
T: Now, let’s watch: What is Su Hai/Su Yang/Helen doing?
(播放课文对话内容,学生通过看动画理解课文内容。)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以问入境,整体呈现课文情景,通过本单元的重点句型What is Su Hai/Su Yang/Helen doing?完成对课文中重难点的呈现,并引出重点词组。学生在动画里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英语语境,聆听词句的发音,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模仿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英语课堂追求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通过回答问题,突破重难点。
(二)以问引学,构建求真的英语课堂
务实的课堂的是扎实、充实的课堂。扎实是指有意义,有效率的课堂。以问引学,创设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扎实基础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与改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收获。让学生扎实学习,实实在在地有所收获。
在进行英语课文教学时,第二遍听录音,可以分段学习,理解课文细节。用问题引出要学的内容,让学生根据问句再听录音或在课本阅读中,找到相关答案,攻破课文的重难点。
例如6B Unit3 Asking the way设置(1)听录音,画去历史博物馆的路线图(2)选择填空① To get there faster, you can _________.A. take bus No. 9 B. take bus No. 5 ② How many stops are there? A. Only one. B. Only two.学习对话第一部分,即Mr Smith 要去的第一个地方。设置判断题① The bus stop is over there. There is a bus every four minutes.② The post office is on Zhongshan Road.③ Mr Smith can take bus No. 9 beside the History Museum.④ He should get off at the third stop.学习对话第二部分,即Mr Smith 要去的第二个地方。
[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 6A Unit3 It was there 第一课时
学生根据教师的在黑板上板书的问题,有目的地听录音或通读全文。
When? Where?
Who? What?
通过下面的两个问题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过去式时态与现在式时态的比较与巩固。
Where’s the camera? Where are the films?
(a moment ago) (just now)
(now) ( now)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这些关键内容学习课文,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所有的问题解决了,本文的重难点也解决了,过去式时态也以一种较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扎实的教学与学习,适应学生的,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式才是最好的。
(三)以问定教,构建求真的英语课堂
常态的英语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提升优等生,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问定教,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合作共享的学习方式。
在进行英语课文教学时,第三遍听录音(或看课文动画)跟读和朗读,再次整体呈现课文,让学生直接跟录音读,这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力,而且能让学生学习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感受英美国家的人在特定情景下说话的语气,进而提高听说能力。在学生跟录音读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干扰听读的过程,可以纠正个别不清晰的单词发音。呈现的问题是关于整体对课文的把握,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例如6BUnit3 Asking the way出现的整体对课文理解的问题How can Mr Smith get to the History Museum ? How can Mr Smith get to the post office ?
复述课文,是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对整体语篇感知高一层次的要求,是学生更高一层次的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帮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可提供图示或关键词、句。关键词呈现在学生面前,整理本课时重点,给本节课做个总结,为学生的复述提供一定的依据。学生复述课文的方式,巩固重难点,理解整篇语篇,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
根据所示意的路线图,复述课文大意,也是本文对话的主干。复述内容如下:Mr Smith wants to go to the History Museum. He can go along this street, and then turn right at the third crossing, the History Museum is on his left. That’s a long walk. He can take bus No.5 and get off at the second stop. He wants to go to the post office, too. He can take bus No.9 in front of the History Museum and get off at the third stop.
[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 6A Unit2 Ben’s birthday第一课时
听录音或看课文动画,完成下列题目。
Jim is a in Ben’s class. He near Ben. Ben and Jim often together after school. Today, Ben is Jim. They are in Jim’s . They are talking about . Ben’s birthday is on and Jim’s birthday is on the 6th of . As Ben’s birthday, he’d like a and . They would to watch ‘Aladdin’. They’ll have a birthday party soon.
教师将以上内容的完整对话事先录音在磁带上,老师在帮助学生校对完答案的同时,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复述情况,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便于调整教学方式或查漏补缺,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和练习,达到教学相长。
(四) 以问致用,构建求真的英语课堂
新课改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的运用。”
课堂教学在突破重难点,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后,创设接近生活的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模拟真实生活情境进行语言实践。
在进行英语课文教学时,操练重点句型,训练用英语进行思维,在情景中进行,有助于学生理解对话。操练应在活动中进行,教师应设计多种活动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的内容,在问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利用掌握的日常交际用语,根据所给的虚拟情景或真实情景进行交际,以此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
例如6B Unit3 Asking the way 练习句型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Go along the street…设置问路场景,结合3月雷锋月,设置小雷锋助人为乐,帮助他人指路的场景,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操练巩固本课重点句型。
[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 5B Unit4 An English friend第一课时
依次呈现赵本山、周杰伦等图片。
T: What does he usually do … ?
S: He usually runs , I think.
(目的是让学生正确使用这一句型)
通过谈论有关图片,使学生灵活使用He/she usually …的句型,同时教师反复渗透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的句型。两人一组,利用人物图片,选一幅最了解的图片进行谈论,可以是学生自带的照片。通过图片或照片,为学生提供语言材料,操练运用重点语句,避免了纯粹讲语法(一般现在时)的弊端。结合熟悉的人物,使学生乐于说,善于说,收效很好。
三、以问引领,英语课堂的升华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的心灵深处。”
(一)问题的选择
提出的问题不宜多,少而精,应让所提的问题变得有价值和意义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设计问题时,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注意问题的层次和难易度, 设计的问题可以按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这样一个梯度去提问。比如: 6B Unit3 Asking the way教师可设问:①Where does he want to go ?( 记忆性问题)②How does he go there? (理解性问题)③Can you draw the way? (创造性问题)④How is Yang Ling?(评价性问题) 只有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时间的等待
Hill 与 Flynn 在 2006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留给学生等待的时间至少要有 3秒钟,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具有一定深度的答案。” 教师提问应注意等待时间的重要性,这段时间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充分的讨论与思考可以有助于学习的进步与思维的提升。许多英语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或者个别优等生回答,或者自问自答,长此以往,学生也没有了思考和回答的习惯。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灵活把握“等待时间”的长短,让学生能真正思考与讨论,真正有所提高。
读后感:
让学生扎实掌握英语知识,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教会学生,教好学生。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扎实课堂教学,各有方法。不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方法,应让学生轻松而愉快地学习;不论所学什么内容,要体现“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宗旨。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以问定教,追求英语课堂教学的本真,我们会坚持不懈。
|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