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英语课堂重建
姜堰市南苑学校 马琳琳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仍存在着忽视以“学生为本”的弊端。本文阐述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教改思想,探究把思想观念的变革同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相结合的课堂重建,从而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主体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儿童立场 学生为本 课堂重建
自从踏入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以来,每年我都要听很多的英语课,有观摩课,有竞赛课,有教研课。乍一看,他们的课堂活动都很丰富,但我总隐隐约约感觉到缺了点什么。教师绞尽脑汁地创设一些情境,其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反复的操练。至于学生是否得到一个从词到句、从句到篇的连续上升的过程,却被很多人所忽略。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氛围非常的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的质量并不高,教育被表面化。
“教学与发展”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永恒主题。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强调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旨在促进人的发展。教学能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于课堂能否在发展性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重建。那么,如何重建一个基于儿童立场的新型课堂?为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近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反观他人的课堂,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课程意识的自我觉醒
细心考察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到了施教的层面,教师往往只是满足于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过分强调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并接受知识,弱化其过程与方法。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误区中:重教师教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学生普遍存在运用能力不强,创造精神不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所谓的“发展性教学”充其量也只是片面的。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不得不去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没有成效的课堂行为?为什么我们要进行课堂活动?什么样的课堂活动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呢?
还记得09年我听过的一节教研课4B Unit4 Buying fruit,授课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单词:buy, apples, oranges, bananas, peaches, grapes, pears, some; 句型:What are these/ those? They’re... How many kilos? ... kilos, please. Can I help you? I’d like some… 她不但准备了课件,还布置学生带来了各种水果和服装道具。不难看出,课前她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课堂上,她通过Free talk、Guess、Activity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课的效果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翻阅了《小学教学设计》时看到陈素芳老师关于这课的教案。细细对比之后,我发现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有的教学环节明明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却还是被教师执行着,这样的教学不但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反而极大地抑制了学生身心和情智的发展。其实,学生期盼的课堂并不是一味地教师教,学生学,他们希望能在轻松、愉悦的英语课堂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但教师们却零散地备课,没有根据教学或学生的需要把教材呈现的各部分内容建立联系再进行整合。
当代著名物理学教授丁肇中曾说过:“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行为的深刻变革
课堂重建的最终目的是适应学生的发展,其显著的特征是教师主导的教学行为是否在转变。协同教学、讨论教学、创意教学、探究教学等就是这种新型教学行为的有效尝试。当然,这几种教学模式也只是众多新型教学行为的举例,任何有效的教学行为总是教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个性化创造,没有同质化的有效教学,也没有概念化的新型行为。我自己也是经历了从走入课堂到“舍教让学”的过程,在观课、议课、上课的实践中实现转“给学”为“让学”,让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衍生出很强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都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我们着力引导学生的自主建构学习,充分调动、激发和运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实现知识的正面迁移。例如在中高年级的词汇教学中,每学习一个新单词,都应充分调动、激发和运用学生已有的英语词汇,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思考,总结出方法,实现了字母组合与发音方面知识的正迁移。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也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在教学sleep时,采用提供学习小贴士的方法,通过对一些旧单词see,tree的认读,帮助学生养成识辨字母组合发音的习惯,感悟sleep的读音。同法出示star的图片和单词。学生通过认读car,park,party,悟出“ar”的发音在这里是“[a:]”,指导学生读出star。最后用构词法学习gloves,首先认读love,做手势表示“爱”,然后再读出gloves。这样,学生通过积极构建学习新知识,他们通过理解学习主题并与他们已具备的关于该主题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方式积极思考。
王一军在《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中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及自身对教学的新认识,反思教学行为,在研究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进行调整,变革教学过程,寻求富有艺术个性的教学创意,灵活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并无拘束地与学生对话,在对话中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他被允许进行教学尝试,因为作为探究的主体,他总是责任与风险的统一体,只有敢于承担风险才能更好地履行责任,不过这种尝试可能失败,而这种失败是学生发展所能接受的。
三、寻求多样的学习方式
课堂重建的另一主题在于呼唤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学习方式忽略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从而放弃对英语的学习。新课改要求教师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教师为学习者提供适宜的环境,包括关心学习者、使教学过程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水平,才有可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构建学习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识自主建构起来的结果。自主构建学习的核心思想是:学生的知识、智慧和认识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生长和发展。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前可能存在着个体知识的差异,教师可通过预习来均衡原有的认知差异。
如4A Unit7 It’s late,学生对于数字和表示活动的词组掌握情况不尽相同,于是,我设计了以下预习菜单:
第一步:激活原有经验
1、熟练地说3B Unit4 Time中出现的数字1-12。
2、用英语说出表示活动的词组(回忆已学知识)。例如:get up, go home, go to bed, go to the zoo, go to school等等。
第二步:掌握学习方法
1、把13-19与3-9对应起来,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构词方法。同理总结出20-90的构成方法。
2、划出课文中表示活动的单词或词组,有不懂的地方圈出来。
第三步:预设学习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你的一天活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通过预习的三个步骤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自我梳理,打通已知世界,从而更好构建自己的理解,为听课扫清障碍。这样明显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激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就能达到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样的引导方式将暗示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工作中可采用这样的思路去寻找旧有知识库。
(二)小组合作学习
一棵树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这是所有学校和班级都要面对的现实。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只有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时,我们才能说教学是平等的。
建立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学习联盟,多方互动,可以改变教育的单极现象,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更是一直以来老师们所推崇的。有的班级成立了学习竞赛组,小组成员在性格、学业能力等其他品质上必须是不同的。小组成员的通常任务,或是进行集体学习,或是掌握教师先前讲述过的内容,或者作为一个小组完成教师指定的某个项目。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有进行学习的平等机会,个人所获得的分数不是基于个人努力的分数,而是基于小组的整体成绩,从而最好可能地帮助每个孩子发展。
课堂的价值在于发展学生,不仅仅是发展知识,还包括发展情感、发展体验过程和发展能力。我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深化思想、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适应这种互动的课堂模式;只有从根本上关注儿童的发展,并让其成为教师的自觉觉醒,课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重建。唯有这样才能够使“发展学生”成为我们触手可及的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王一军.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0期.
[2]余文淼,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孟晓东.“课堂”的价值:发展学生.江苏教育,2009年第9期.
[4]王春媛.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成才之路,2007年第35期.
[5]刘静.论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学习感悟: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往往站在成人的立场,以成人惯有的思维,把成人的需求当作儿童的需求,以成人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最终却以牺牲儿童为代价,实现预定的教育意愿和目标。这种教育立场的错位,再也不能继续下去。教育立场应该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需要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本质有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教改思想,把思想观念的变革同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相结合,将英语课堂重建,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主体性与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