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烂漫的季节,玉兰飘香,苍竹滴翠。我有幸参加了武进教育局举办的“构建智慧的语文课堂”活动,受益匪浅。
这次活动,专家们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讲座让我们渐渐从迷茫走向清晰。我学到了一种教育方法,更转变了一种教学理念。
顾洁老师的一种教育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室里准备自己专用的桌子,每天下课坐在桌子旁,不是监督学生的学习,而是每天找两位学生聊天,这样可以及时了解班级的情况,更可以和学生加深感情。
薄俊生,管建刚,顾洁,朱燕芬,葛戴燕……虽然他们的讲座风格迥异,但是都让我转变了一种理念。在课堂上必须关注学生,时时以学生为本,打造高效的课堂。我觉得自己的教学遇到了一些瓶颈,遇到一篇课文,我往往不知道怎么教,要教什么。反复地提出问题,课堂就是老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问题很多,然后把课文匆匆从头问到尾。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他们只是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作者这么来写。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就是“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在学生忽略的精彩之处,在学生理解的肤浅之处给学生给予点拨”。所以我们备课不是备内容,应该备学生。
听完讲座,我决定也试一试。刚好要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本我的设计是,了解作者,读通诗句,知道诗的意思,体会情感。就是教古诗的老一套。回家我以后我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设计了教案。读完题目,学生肯定会想作者在“望湖楼”书写了什么内容呢?于是我这就成了我设计的第一个题目。接着,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来一起体会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通过图片和理解诗意,让学生描述雨前,雨中,雨后分别是怎样的景色。虽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说诗的意思。但是却更生动有趣地让学生学懂了诗。
“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在学生忽略的精彩之处,在学生理解的肤浅之处给学生给予点拨”这句话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了我每次备课的目标和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