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感悟:读了这篇文章,发现这里面的教学片断有些似曾相识,这样的场景在公开课上经常遇到。上课的老师总是能够成功地将学生引向自己预设的教学过程中去,然后,一堂课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下,热热闹闹的完成了。这样的课堂真是成功的课堂吗,学生真的在这样的课堂中有所收获吗?这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吗?仔细思考,发现答案是否定的。教师为了能使自己的课顺利上完,在一开始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自己所预设的线路,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的问题有差距时,教师会无视学生想探究的问题,依然照着自己原有的设计,让学生去探究教师所预设的问题。——这时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那就是长此以往,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对科学探究不利的想法:我们探究问题只是空谈,一切都还是老师说了算,以后我不想说自己的观点。所以,这样的课堂是以儿童为立场的课堂吗?不是,以儿童为立场的课堂应该是从儿童的需要出发的,作为教师,应该顺应儿童的需要,调整自己的预设,来探究儿童想要探究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是求真的课堂吗?不是,这是一个为了探究而探究的课。真正求真的课堂是要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去探究。
在教学中,如果仅仅是为了表演一堂成功的课,脱离儿童的真实需要,为了采用一些手段技术,或是为了摆一摆噱头,把课堂搞得热闹有气氛吗,吸引儿童;或是费尽心力,牵着学生往教师设定的方向走,对于儿童来说是并没有收获的,反而会浪费他们的精力。所以这样的课堂并不是基于儿童立场的求真课堂。
基于儿童立场的科学求真课堂,应该是立于儿童的需要,重视儿童的存在,重视儿童的需要,当儿童的需要偏离了我们的预设是,我们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按照儿童的想法进行教学,探究,这才是儿童真正需要的东西。而这种以儿童需要为出发点,顺应儿童需要来进行的教学,探究,才是最真实的,才能真正达到求真的目的。不要因为怕儿童暴露出和我们预设的不一样的问题而不让他们尽情地发言,不要因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科学家的结论不相符而急于否定他们,而是应该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帮助他们发现自己问题所在,这样的探究才是有意义的,这样探究的结果才会真正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
所以我们不能害怕课堂上出现和我们预设不一样的问题,其实课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是最真实的问题,为解决真实问题而存在的课堂才是求真的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