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实践探索>>沙龙活动>>文章内容
求真课堂之我见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23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汤晓丹      来源:本站原创

 

我校“真爱、真知、真人”的办学理念源远流长,这“三真”理念已经逐渐浸润到每个横小人的内心,内化成一种品格。你看每位教师默默耕耘三尺讲台的认真与坚定,看横小娃在各项比赛中赛出风格屡创佳绩,再看在后勤人员妆点下整洁美观的校园,无不体现出横小人的“真实”:真实地认识自己,真实地对待工作,真实地与他人相处。我想,这就是所谓“真”蕴含的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东西。
作为教师,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也是传播“真”的理念的最佳场所。但是仅仅靠教师空口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传播,先要践行。犹记得两个教学片段,让我对真实的课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大海睡了》时,我让学生一起说说“里”的笔顺,结果学生怎么说都不是我心里想的那个样子。我再三提醒:“注意看笔顺图啊!”最后终于忍不住拉下了脸,“怎么回事啊连笔顺图都看不懂了!”一片静默中,一个平日比较大胆的女生怯怯开口:“汤老师,书上就是先竖后横的。”我将信将疑,一看,可不是嘛,是我错了!我顿觉尴尬,只能以“那就按照书本上的吧”一带而过。
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自己。原来当众承认错误真的需要勇气,而我没有走出那一步。同时,这也暴露出我备课时的马虎,让固有经验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忽视了细小的环节,没有把每一步落到实处。因此,我找了个机会向同学们正式承认错误,同时表扬了那个女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个小举动,但我相信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当一向被视为“权威”的老师向他们展现诚恳、真实的个性时,他们能够捕捉到这种“真实”的正能量。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赛课中,评课教师指出:不要把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塞得太满。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识字3》,介绍公园美景和游乐设施。教师把“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逐一介绍,并配上多种插图,力求给学生完美的直观体验,但是他忽视了文本特点,破坏了韵文的美感,同时用教师的设计取代了学生真实、富于个性的思考和想象,这是很遗憾的。
这不禁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备课时我事无巨细,生怕遗漏了哪个知识点,生怕学生答不上某些问题,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导的痕迹过重,总想“牵着学生走”,没有给学生留下抒发真实感受的空间。其实,只要目标定位准确清晰,根据重难点来有所侧重地设计教学环节,同时注意提问的语言和方法,就能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足够的支持。至于学生的回答不是自己想要的,这不正体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吗?应该敏感地挖掘学生回答中的合理处和闪光点,尊重每一个真实、独立的回答。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构筑学生精神世界的养料,但这应该以“真实”为基础,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与人相处,在生活的每一点滴中收获感动和体悟。这里的真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活动主题贴近儿童生活,关注儿童需要,二是去除一些华而不实的内容,让儿童多参与、多思考、多表达。
上一学期,我很遗憾自己一心只顾教学,没有花很多心思组织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所以这一学期,我初步设计了几个活动,希望以此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同时培养他们真实的个性。
1.       绘本赏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孩子们刚学完拼音,识字量少,还未形成阅读意识,因此,插图精美、文字量少、含义深刻的绘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他们,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对故事道理的不同体悟,有利于培养他们真实、善思、大胆的个性。
2.       拼音写话:把每一天的开心事、有趣事、烦心事写下来,字数不限,注意把话说完整。每周三、周五全班交流、评议。
3.       故事大王:每周一请两位同学上台讲故事,并进行好书推荐。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加星鼓励。
走在求真路上,我希望学生不断学习、感悟,养成真实、乐学、向上的品格,也希望自己不断成长,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