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涉及文明进程和现代化的教育转型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从宏观上看,教育转型是一种教育观的转型,在人才培育、师资建设等诸多教育核心领域采取较大幅度甚至颠覆式的变革,才能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才能使中国的教育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而课堂建设是推进教育转型的最佳入口,也是最大的检验窗口。任何教育的问题最终都要归结为课堂解决,谈教育转型不能绕过课堂改革。课堂不转型,教育转型就不会实现。所以,教育转型必须扎根于课堂。
“一切绚烂归于平淡”,这是自然规律,更是社会规律,也同样适合于当前的课堂建设。课堂应当是朴素的、简约的,归根到底一句话,课堂应当是真实的。近年来,我校从备课、教学、交流、探究、训练、反思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求真课堂建设规范,力图探索高效课堂建设的必备元素。从我校的具体实践看,作为期待转型的教育,必须努力追求真实的课堂,大力摒弃虚假、矫饰、肤浅、僵化的课堂模式,把课堂变成真正触及人的内心的课堂,真正服务于人的综合发展、长远发展的课堂,一个真正富有活力的灵动的课堂。
打造求真课堂,需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培养教师的真功夫。教师的真功夫包括教师的人格、修养、学识,以及记忆力、思考力和表达力,这些是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体现,也是高效课堂建设最为关键的因素。真功夫不仅表现在教育艺术和教学方式等技巧层面,更多的是表现在专业认识、专业能力等内涵层面。培养教师真功夫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教师培训,一个是教师自我研习。无论哪一个途径,都要落实到培养“教师真功夫”上来,不能过多地在技巧层面上做文章。对一个学科素养欠缺的教师大谈教育的理念、教学的方式和课堂的模式,不会有多大的实际效果。近几年来,我校对教师培训的内容作了调整,侧重于引导教师对本学科的了解和理解以及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关注,增强了教师们走向课堂的底气和信心。
二是激活学生的真学力。学生的真学力主要是指学生对问题准确、全面、深入的思考,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靠课堂实现,肤浅的课堂只能培养学生肤浅的学习能力,深刻的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有效的程度是教师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程度。课本能不能让学生读?思路能不能让学生讲?规律能不能让学生找?结论能不能让学生下?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否真正提升。一个高效课堂应当着眼于“课堂真实性”,激活学生的真学力,使学生真正形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和能力。近年来,我校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学生日志等形式对学生课堂学习能力提升状况进行督查和评估。
三是提高教学的真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式与途径应当是多方面的,是“先学后教”还是“边学边教”,是“传统讲授”还是“小组合作”,以及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否采用导学案,这些不应成为讨论的焦点。真正要讨论的应该是教师组织下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引向学习的远处和深处,如何呈现课堂教学真正的效益。在这方面,我校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方式由备课组或教师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学校淡化对课堂模式、教学方式的“行政干预”,侧重于对课堂效益的过程观察和结果考评。当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主人的时候,课堂的真正效益才能产出。
读后感:
本文将求真课堂的打造重点放在对学生“真学力”的培养上,即学生对问题准确、全面、深入的思考,强调课堂教学的深刻性。其实归根结底,是让教师进一步树立“学生自主”的观念,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跟文本对话,形成思路,大胆思考探索,做出判断。
当然,这种“放手”比“控制”操作起来更加复杂,需要教师有着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洞察、对教学节点的把握、对课堂环节独具匠心的设计,都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专业理论钻研和业务学习,同时广泛参与实践,在生活的大舞台上锻炼自我。
本文也是某校“打造求真课堂”的课题研究,其中的通过教师培训、组织教师自我研习;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学生日志等形式对学生课堂学习能力提升状况进行督查和评估;课堂模式和教学方式由备课组或教师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学校淡化对课堂模式、教学方式的“行政干预”,侧重于对课堂效益的过程观察和结果考评等措施,对我校探究“求真课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