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文献研究>>学习感悟>>文章内容
站在学生的立场改进教学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23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是宝华      来源:本站原创

 

站在学生的立场改进教学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办学文化解读
摘录人:是宝华
求真的理念,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雨洗礼、几代人传承与创造,形成于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探索实践中。尤其是上个世纪末至今,丁永真校长主持的“小学生活基础教育”以及“基于学生视界,改进教学行为研究”等在国内基础教育界颇具影响力的课题研究,把该校以求真为显著特征的课堂教学文化推向了新课改的最前沿。
求真的路无止境,为了“诚信做人、智慧生活、科学学习,快乐成长”的学生培养目标,一附小教师努力改进教学行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善学习、会思考、懂生活、知做人、勤实践、能创造”的独特品质。走进一附小的课堂,你会发现这些核心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教师们的内心,体现在日常教学行为中了。深入他们的生活,才知道改进的内功是怎样练成的。
(一)
一附小的课堂教学,是“智育”而不是“知育”,教师们根据培养目标、儿童的实际需要,重组内容,创新方法,改进评价方式,师生在教学中共同体验创造的快乐。一附小的课堂教学,既重基础的夯实,更重基础的宽泛,着手基础,着眼长远,它是师生思想交流的天地,是思维碰撞的磁场,是生命成长的乐园。一附小人不断实践与探索,将新一轮课改推向深入,构建了基于学生视界的融理性与感性、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各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上,洪老师正在巨幅彩图前跟同学探讨如何“用方向距离确定位置”,同学们观察、动手绘图、拼图,踊跃汇报自己确定位置的方法,仿佛遥远的大海,高科技的雷达扫描仪就在他们的眼前。
一年级健康课上,孙欣然同学正在老师的协助下,把“大卸八块”的人体内脏构造模型重新组装起来,一边装一边自言自语:“这是心,这是肺,这是……”
信息技术办公室就在电脑房的隔壁,门是相通的,几位有技术特长的老师正在按照课表,给学生辅导科技电脑绘画,机器人程序设计和拼装……
以上这些不同学科的教学,贯穿了“实践探究”的精神,为落实“善学习、会思考、勤实践”的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这种基于学生视界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把一批小小科技实践爱好者送上了国际大舞台,一附小组队赴澳大利亚参加机器人创意大赛,设计制造的“机器人饮水机”获得了金奖。
 “Halloween”从六(7)班教室里传来了纯正的伦敦音,原来是朱海英老师正在协助外教Kay给学生们上英语活动课。师生戴着搞怪的面具,孩子挑着可爱的南瓜灯,学生念念有词地说着英语……来到课堂,就像置身异国他乡的万圣节之夜的现场,学生情趣盎然。
语文课堂上,课文经常被师生们改编成剧本,课堂就变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
学校传统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春秋季的“走进田野”、“农家一日生活体验”、“瞻仰圣地”、“一日参观”等都是学生所期盼和喜爱的教学活动。
这些课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活动型”的课堂,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与“行”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活起来,真正使学习的过程变成生命成长的快乐历程。另外,为学生量身定制的特定时期的各种短期专题课程,也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每年金秋,校园都会为刚进校的小朋友开设一周左右的“我爱我校”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每年初夏,多功能厅里,市一院的吕主任都会给六年级的男生、女生分别上“家有儿女初长成”青春期生理心理专题互动讲座课,这是学校一年一度的专家讲坛活动之一;烹饪教室里,每个学期都有“小鬼当家我来掌厨”活动……
这些校本课程的开设,真正体现了求真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必要的坚实基础,也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终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体现了教育的真谛。
(二)
多年来,一附小的教师们,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形成了社会认同、家长信赖、学生喜爱的良好氛围。改进的源泉在于创新,创新的不竭动力,来自教师对过硬基本功的不懈追求,更来自领导开放的胸襟。学校在管理上做到创新与精细相结合,使得上下有统一的目标——在行政管理、教材创新以及学习、教学和训练的方法等方面,能够在发展每一个人的能力和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同时,又成为一个合作的团队,争取达到师与生、个人和集体的双赢。
学校鼓励领导、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买书、借书、藏书、品书,与学生共读书,是教师充实而儒雅的校园生活方式。
书是一附小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学校阅览室为他们提供了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报刊供阅览,图书室购了上千册教育教学专著供研读。这些经典的教育报刊成了老师们必备的手中卷,案头书。另外,阅读经典的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百科全书,也是教师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语言的途径。教科室开展的读书奖书活动吸引了一大批爱书的中青年教师,很多老师都得到了教科室奖励的教育教学专著,只要读完一本并向学校网站上传一篇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就可以获得一本新书。在这项活动中,老师们读书由被动逐渐走向主动,由随意走向自觉,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们提升了理论素养,将教学的知与行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由经验走向自觉,由模仿走向创造,由暂时走向恒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鼓励教师走出家门增长见识,每年都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访问。姚老师兴奋地谈起感受:“游历名山大川,走访名人故里,探寻江南小镇,既可丰富生活积累,又可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平时的教学即使有点紧张,有点累,但觉得心中有山水,胸中有丘壑,底气足,特有自豪感。教到《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正好结合上次到武夷山旅游的亲身经历,教起来很轻松,也很亲切。”
学校希望广场的一排展板上,贴满了钢笔字书法作品,展板前围得水泄不通,学生正在对作品评头论足:“这张漂亮!”“我们老师的更好!”原来这是学校教师基本功培训作品展,学生正在互相比谁的老师字更漂亮。
梅花香自苦寒来。老师们练习基本功的认真劲不亚于小学生,青年教师有专门的练字本,每日一页,一周一评。教六年级的刘老师,打开作业本,看着一页页清秀的钢笔字,不无感慨地说:“说真的,我也没有想到能坚持下来,累了练练字,既是休息,也是修身养性!”练字是教师练习的诸多基本功中的一项,练功是一附小的传家宝,进入该校的老师,都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都会进入立体式的师徒结对网。他们要经过三字、一画、一话、论文撰写、课件制作、白板运用等各项基本功的培训与考核,对成绩突出的进行张榜表扬,对参与者给予奖励。练这些基本功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能者为师。大多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学校的教室里,老师们跟着书法好的老师一笔一画学写字,跟着普通话好的老师一句一句读美文,听发表论文多的老师介绍写作经验……教师们练习各项基本功一点也不马虎,顾老师激动地说:“坐在课堂里,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找回了做学生的感觉,同时所学的东西都是自己需要用的。练好这套组合拳,应对现代课堂就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还有,一附小老师在学校组织的大小不同、主题不一的系列沙龙活动中,不断经历提升理念、细读文本、团结协作三项修炼,教师的思想境界在不断提高,对基础教育内涵的认识逐渐走向清晰。
二年级的张丽老师一边带学生做操,一边还拿着刚由学校聘请的专家、特级教师董永岁指导过的教案,琢磨着指导意见。她和另一位老师讨论起来:“本来这个过程很流畅,怎样把句式训练的内容融合进去呢?不要行不行呢?”“句子训练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我看应该考虑专家的意见把它巧妙地放进去。”她们讨论得很投入,让人不忍心打搅。
原来,张丽等老师,自愿报名参加市级优课评比,已经通过学校的选拔赛,正在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大家都知道,课堂是创造实践的主阵地,学会上课,就要到课堂上去锻炼。学校通过多种渠道,让大家把美好的设想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每个学期,每个人至少有一次公开教学,这里有层级不同的舞台:同组互听的常规考核课,名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演练场,领导的推门课视导课,还有课题组的研究课,各级各类的赛课活动。只要想演练,就有舞台;想学习,就有机会。
近年来,开放的一附小,在校内外,甚至国际舞台上正展示她迷人的风采。厚积薄发的一附小人,谈吐如行云流水,课堂上游刃有余,他们发展孩子,也在成就自己。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活动。丁永真校长及部分领导、老师,曾到英、美、韩、日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访问学习。访问归来的每一个人都把自己访学期间的所学、所感向全体老师作一个专题汇报,做到资源共享。学校和大江南北很多友好学校经常搞走出去、请进来的互访交流活动,以课会友,以沙龙会友,既是展示汇报,更是借机提高,很多年轻教师在互访交流系列活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英国、加拿大的讲坛上留下了黄裕梅、费珊琳等老师的身影;新疆吐鲁番、伊犁市的教室里,张凤英、笪尚花、刘丽娟、王家友等6位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在回荡;浙江、云南、陕西、山东的土地上留下了刘开伟等老师访教、赛课的足迹。张凤英、唐玉辉、笪尚花、顾琴等老师在国家级优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附小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在教育的园地里熠熠生辉。一附小人在教育的长河里,正“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以她独特的姿态和旋律,是那样充满诗情画意,又是那样优雅闲适,因为她懂得了“基于学生,改进教学”的真谛!(柏安芹)
 
读后感悟:一个人有了思想,就有了灵魂;一所学校有了思想,就会充满活力。淮阴师院一附小恰是因为有了求真的理念,而充满生机与灵性的。而我校在基于儿童的立场也提出了“求真”的办学理念,和一附小不谋而合,他们在教学上做出的改革,我们可以借鉴,利用自己学校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