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文献研究>>学习感悟>>文章内容
《课堂当求真》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2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吴阳      来源:本站原创

 

                            课堂当求真
    提到观摩课,自然想起它的对应词常态课。我一直都在纠结在这两个词语的关系上。它们是互为对立的吗?观摩课的意义何在?首先“观”是:观看,观赏;“摩”则是在观的基础上研究切磋,甚至是学习临摹。那么这个“观”字是为了展示常态课中的灵动与随性呢?还是为了展现精彩缤呈的精雕细琢呢?从而把听者当成观众呢?如果这样,那么它又何谈“摩”的价值?
    高效课堂,放手学生展示,更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进行精彩的教学设计。如果脱离了教师的点燃与点拨,学生是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体的。因为学生就是学生,他们在自学,对学,群学中交流生成的宽度与深度毕竟有限。就拿我们老师来说,有哪位老师拿来一篇课文,不用看参考书,不用看课标,就能明确地知道该篇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方法、必会的字词句段篇的重、难点。至少在我的身边还没有这样的“神人”。那么就不能神化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层次也截然不同。能力弱一些的,就该引领到相对较高的层次;能力强的,就该引领到更高的层次。当然可以通过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与点拨来完成,但这不代表全部。中低年级的学生,我认为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生成,能占50%就不错了。尤其是我们课改之初,我不欣赏“大跃进”。而且我认为一节课的设计如果只能在本班学生中完成,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课,那么学生就是本节课中最关键的道具,这违背了高效课堂的初衷。教育当求真,课堂的真首当其冲。我所讲的真不是单纯与假相对的真,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真、纯真、率真。
 
学习感悟:
犹记得自己刚入行时,每当听到要上展示课,心理都紧张得不得了。害怕自己没法设计出一份好的教学设计,跟害怕学生不顺着你的教学思路走,总想把学生框在自己的路线上。这样的结果是,一旦发生学生的回答脱离你的预设,就开始手忙脚乱。这样的课堂俨然成了一场作秀。现在回过头看来,真是很无奈啊!
     真实的课堂,应该追求真实的生成。要知道,学生无意间的生成也是智慧的火花,需要老师适时、适量、适度地点燃学习兴趣,点燃求知欲望。高效课堂拒绝老师成为表演者的专家,那么请不要让学生生成为表演的道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