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语文课堂,读书的时间和量都非常充足,默读却被冷落在一旁。《课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和默读能力是各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我们的教师沉溺于对朗读的“宠爱”之中,试问:何以完成我们《课标》提出的目标?在不经意间,我们的阅读教学步入了“读”的误区:用“书声琅琅”代替“静思默想”。学生在课堂上读啊读,看似非常热闹,课后却收获甚小。 有些老师有时会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的时候思考问题。学生怎么能在齐读课文的时候,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呢?此时,默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公开课上,我们经常会听到,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这本来是一中张扬个性的读书方法,但是大部分学生都选择高声朗读。试问,这种效果好吗?与其让学生有口无心地朗读,不如在课堂上培养其一边静心默读,一边拿笔圈画的习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语文课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位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
我在教学课外阅读《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文章时,让学生自主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哪些内容有趣,要求学生一边默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标记下来。大部分学生说第十节最有趣,于是我就从这一节切入进入局部的阅读感悟。请学生再次默读这一节,并且想象小猫在家里吵闹的情景。有一学生说:“小猫玩得很开心,在钢琴上跳来跳去。”我及时引导,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它们在干什么?学生的表达非常丰富,有的说:“小猫想找个窝,在里面睡觉。”有的说:“小猫钻进抽屉、橱柜里跟人捉迷藏。”之后,我进行小结:“这么多小猫在一起,家里可真是不得了了,让我们把这情景读出来。”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把小猫的活泼可爱读得惟妙惟肖。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默读和朗读这两种方法,以默读为主线。在默读的时候,学生就会静静地思考,小猫有趣在什么地方,并且想象当时的情景。当学生有很深的感悟时,才会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我们要想培养学生完整的阅读能力,不仅要注重朗读,还必须要重视默读。让“书声琅琅”的课堂与“静思默想”和谐搭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