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贵在求真
作者:王祥海
有效课堂已提出多年,许多教师和学校积累了不少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可也有部分教师对有效课堂理解不够深入,缺乏教学反思意识,依然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从而使课堂存在着“假合作”、“假探究”的现象,学生兴趣低下、教师身心疲惫,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有效课堂贵在求真。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真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课前的备课,如果准备不充分,课堂就会出现“蜻蜓点水”或是重复啰嗦、漏洞百出,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只是“囫囵吞枣”。备课要从“心”开始,要端正态度,吃透教材,抓住主干,再去处理枝叶的问题。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跳出教材,更不要去直接利用网上资源,最好是自己的东西,备起来、讲起来都顺畅。还有要根据学情、学习目标、课堂环节、重难点突破等几个方面精心准备,才能有“备”无患。
二、真探究
在我们的课堂现实中探究学习大量存有泛化、放任、缺乏个性等不良倾向,常常为了探究而探究,失去了探究学习的价值。所以我们在设计探究问题时应避免设计的太简或太难,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最好是“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可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并留出适当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和体验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真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分完组或者是课桌拼凑的学习,更不是优秀学生的独角戏,而是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成果的共享、情感与技能的交流。有些课堂往往是少数人动,多数人不动;学生动而教师不动;形动而神不动等现象,因此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鼓励学生去探究问题,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成果,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捕捉和判断有效信息,为学生指出活动中要解决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问题,从而为合作指明了方向。
四、真反思
要使课堂有效,就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这里说的反思不是去讲套话、大话或检讨,而是要从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参与度等几个人方面深入的审视和分析,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真实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我们只有在教学上求真,才能使教学达到优化状态,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学习感悟
张黄婷
作为一名教学经验不足的新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扎实有效,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就要经常进行“真反思”,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关注自己的教学反思,对照别人的教学反思自己。
记得去年,学校为了应对督导评估,开展了大规模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组的课文是《天鹅的故事》。作为新教师,我走上讲台,心中是万分忐忑的。因为个人觉得《天鹅的故事》对老师的演绎能力要求较高,我该以何种姿态和方式去呈现呢?我始终处在彷徨的状态。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只是走完了教案,完全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
我开始自我反思,是宝华老师说:“要上好课,首先你自己要走进课文。自己感动了,再让学生感动。”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描绘的场面是震撼人心的,尤其是老天鹅带头破冰的场面更是悲壮。教学课文时,我竟只顾着教案,以至于自己当了课文的旁观者,课堂的旁观者,又如何是融入课堂、感动学生呢?只有熟记教案,走出讲台,走进学生,融入文本,才能融入课堂。
此外,我发现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我也存在不足。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天鹅破冰的场面以及叫声时,指名好几个学生都读不到位,对此,我只是草草收场,一方面是为了赶快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羞怯,不敢亲自示范。导致学生无法进入情境,甚至时而露出疑惑的神情。由此,我才意识到关键时刻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是多么重要。
自己课堂的不足具体该如何去改善呢?我对照组内老师的教学再次进行反思。多次听课也让我见证了风格迥异的老师们是如何将一份教案在课堂上演绎得惟妙惟肖。如任艳芳老师勤勤恳恳,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细腻生动;周晓芬老师亲自多次配合着动作示范“克鲁——克里”的天鹅叫声,极好地带动了学生的模仿和学习热情;王登鹏老师开放式的教学更是给予了学生自由思考、充分发挥的舞台,使得一个个学生变得灵动起来。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自己入情入境,然后通过让学生自读感悟、多种形式促读、结合图片想象练说和练写,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思维得到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升华。
真实而扎实的课堂来源于真切有效的反思。就是这样,立足于课堂,关注自身,对照他人,通过这两个角度的反思,让我的这节课从问题百出到走向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