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的三味真火
【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鉴于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又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所以小学的科学课堂一定要求真,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科学形成一个求真的态度。
【关键词】目标 真切 过程 真实 情感 真挚
怎样的科学课堂才是求真的课堂呢?求真的课堂应该少不了这样三味真火:
真火一:教学目标要真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指明了教学的方向,决定教学的行为,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有着定向和调控的功能。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制订教学目标,但往往有些教师会忽视教学目标制订的重要性,随手拈来教参上或是课程标准上的教学目标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这样设立的教学目标能有效指向教学方向吗?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也没有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因而教学目标也没有真正达成。
因此,求真的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一定要真切。目标设立要求真,目标达成要切实。
(1)目标设立要求真
要设立真正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立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而不是照搬课程标准。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去设计教学目标,但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水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而设立的教学目标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要设计真正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另外社会在进步,在设立教学目标时,还要与时俱进。
为了使教学目标真正切合学生实际情况,既要先探知学生的前概念,即学生的原有认识,还要尤其重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并设置相应的环节,突破重难点,以达成相应的目标。例如在设计《冷热与温度》这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知道学生已经通过三年级的《气温有多高》认识了温度,并知道了温度的单位,还初步学习了读寒暑表的方法。但是测量液体温度的温度计和寒暑表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使用方法上有差异,测量范围上也存在不同。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来设定教学目标,读出温度计上的示数对学生来说已不是重难点,但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却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学生有可能会把它们的使用方法混淆起来。另外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也在进步,教学目标的设立要符合时代的变迁。在《冷热与温度》一课中,探究热水降温的规律,要分析数据,使用的是绘制曲线图的方法。除了让学生自己绘制曲线图外,其实还可以介绍学生借助Excel表格中的插入图表帮助绘制曲线图,这样既快又准确方便。当然这对于学生的要求只是处于知道了解阶段。
(2)目标达成要切实
相应地,我们还要把这些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目标的切实达成。在《冷热与温度》的教学中关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设计相应的环节来达成目标。首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了解其结构,并明白各结构的用途,然后教师演示温度计的使用。然而教师的演示并不能让学生马上达成会使用温度计的教学目标,还要设计环节让学生自己使用,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要点。让学生自己使用可以暴露学生的错误,互相纠错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辨识与记忆,最后教师点评就可以达成会使用温度计的目标。而知道可以使用Excel制作曲线图则可以在学生学习了绘制曲线图后再出示。让学生可以把自己绘制的曲线图与生成的曲线图作比较检验自己画的图是否准确,还可以加深学生的映像,并了解Excel的特点。
真火二:探究过程要真实
现在的科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少不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求真的课堂要让学生真实地去探究。
首先,不能以不安全为借口而剥夺学生一些探究实验的权利。以教师实验或是观看视频的活动来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其实如果在实验前教师能做到有效正确的指导,实验中的危险与不安全因素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例如,酒精灯的使用,教师往往害怕学生使用酒精灯时出现意外而不让学生使用酒精灯并将酒精灯说成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仪器,用蜡烛代替或是直接由教师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其实是使学生失去了一次亲身学习的机会。教师越是强调实验的危险性越会助长学生的畏难情绪,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不对的。作为教师应该交给学生一些正面的积极的东西,作为科学老师更是应该交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东西。我们可以告诉学生酒精灯的使用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如果我们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注意操作的规范性,知道隐藏的危险处于哪里,甚至告诉学生万一出现危险时我们该如何处理,那意外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完全可以花一节课去教会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而不是在每次需要使用酒精灯时用尴尬的谎言去掩盖事实。我们要正视某些实验的危险性,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去克服恐惧的心理,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他们有所收获。
其次,不做“假”探究,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客观条件来进行探究。比如有些陈述性的知识是不需要动手探究的,即使探究也是毫无意义。探究还要注意分清重难点。无需探究的问题我们进行探究就是浪费时间。要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探究环节应该完整。虽然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每个环节都不可缺少,但还是要有所侧重。因为有所侧重探究过程才能真正做足。例如《冷热与温度》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提出问题环节可以由两次测量同一杯热水,而温度下降马上引出学生提问热水正在变凉,热水变凉的过程降温速度是怎样的,接着引导学生猜测。最重要的是实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来设计实验过程,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只有在学生清楚为什么要持续记录十分钟,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的情况下,学生才能进行正确的操作。最后获得的数据才有可分析性。进行认真地分析然后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进行探究,没有很深入的思考,没有认真地记录数据,就只能人云亦云,弄虚作假了。
最后,要认真对待证据。不能因为我们的证据和已知结论不符而全面否定,忽视。当出现错误数据时,我们不能以一句这个数据不正确先不看而一带而过,或是简单以误差而待。要认真对待学生的真实数据,帮助学生找到真正的原因。通过认真对待学生的错误数据,交给学生一种尊重事实的求真的科学态度。
真火三:与生相处要真情
科学课不光要有真切的教学目标真实的探究过程,还要有教师对学生的一份真情。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关系,师生间的相处模式也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很是重要,教师的儿童立场,童真,童趣,童情都会影响求真课堂的展开。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情感对学生是有着巨大的感染力的。学生会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赞美诗发自肺腑还是敷衍了事。发自肺腑的赞美会让学生从中获得神奇的力量,让他们在课堂表现更投入,更积极。虚情假意会使学生对教师失去信任,试问当学生不再信任你时,又怎会相信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呢?没有真情的课堂又怎能带领学生求真呢?
同样是一节《冷热与温度》教师所投入的感情不同,教学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同样是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带有真情的老师会完全投入到所创的情境中。用儿童化的语言来带动学生。“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纠错员,看看这位同学测量温度的方法对不对。”这样一句话就把所有的学生都带入到学习温度计的使用过程中了,远比“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操作的对不对”有感情有吸引力。还有在读数的过程中,老师大声呵斥或呼叫学生保持安静等待读数远不如老师和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静静地等待轻声地倒计时读数”有号召力,把自己融入学生中的老师是学生最欢迎的老师。很快课堂安静下来了,学生和老师一起轻声倒数准备读数。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也提高了。
要打造求真课堂,必从练就这三味真火而起。在充满真情的课堂中,向着真切的目标,进行着真实地探索研究,最后达成我们求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家畅.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学课,2014,5:64-66.
【2】喻伯军.让目标真正落实.科学课.201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