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成果展示>>课题论文>>文章内容
关于求真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2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是宝华      来源:本站原创

 

关于求真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的思考
执笔:是宝华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教学活动如何面对新的要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而变更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型的强有力的因素,就是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为此,我们在学校主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的课题思想指引下,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
1、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学习效果”等方面,教师在“角色把握”、“环境营造”、“技术运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客观把握其存在状态。
2、在调查的基础上,找出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处理,逐步实现我校课堂教学的变革:⑴意识形态上的“专制”走向“民主”;⑵学习形式上的“被动接受”走向“自主探究”;⑶教学目标上的“空洞”走向“真切、适切”;⑷教学内容和时空上的“封闭”、“单一”走向“开放”和“多元”;⑸师生环境的“平淡”走向“真情”。着力打造“真切、真实、真情”的课堂。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式
我们课题组运用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现状调查表》,分别对学校常态下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4门学科共20节课进行了调查。其中,我们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的“6个维度”进行了调查评价。
附:“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教学现状调查表
 

学校
 
班级
 
学科
 
日期
 
课题
 
教者
 
等第【  
 
 
 
 
 
 
 
 
 
 
 
 
 
 
 
 
60
1,学习方式
0 5 10 15 20
等第【 】
优良:实践发现、合作探究、猜想论证、自学交流、争论答辩……
一般:听讲练习、回答问题。
较差:唯师唯书、被动接受。
案例与评析:
 
 
 
 
 
 
 
 
 
 
 
 
 
 
 
 
40
1,角色把握
0 5  10
【 】
优良:学生学习的有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
一般:学生学习的知识传授者、要求者。
较差:一味讲授、严厉监督或放任自流。
案例与评析:
2,学习水平
0 5 10 15 20
等第【 】
较高:能投入、善合作;能发现、敢表达;能自学、善交流;能选择、敢否定;能分析、善归纳;富想象、有创意、
……
一般:能听懂、会解题。
较差:思维狭窄、交流贫乏;自学缺方法、合作没激情;概念靠死记、解题靠模仿。
案例与评析:
 
2,环境营造
0 5 10
【 】
优良: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显性”学习化环境;又能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的构建。
一般:规范、有序。
较差:专制、服从、沉默、压抑。
案例与评析:
3,学习效果
0 5 10 15 20
等第【 】
优良:掌握并能灵活运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了学习水平、增强了学习兴趣。
一般:能掌握知识技能但灵活运用不够;学习水平未有提高,学习情趣一般。
较差:完全依靠教师讲解勉强掌握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枯燥乏味。
案例与评析:
3,技术运用
0 5 10 15 20
【 】
优良:能科学运用各种媒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并艺术性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一般:呈现教材、讲清知识、组织练习。
较差:手段单调、讲解模糊、目标不明、过程紊乱。
案例与评析:
 
 
 
 
附: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汇总表
调查时间:20149-10
 
日期
年级
学科
教者
课题
评价学生
评价教师
总评
学习方式
学习水平
学习效果
角色把握
环境营造
技术运用
9.4
五(1)
语文
朱晓红
寻隐者不遇
优良
一般
优良
优良
优良
优良
优良
9.20
五(2)
数学
潘 丽
确定位置
优良
一般
一般
优良
一般
优良
一般
9.23
三(5)
英语
虞亚萍
Unit 3 My friends
优良
优良
一般
优良
优良
一般
优良
9.25
三(3)
数学
刘红娟
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优良
一般
一般
优良
优良
优良
优良
9.26
六(5)
英语
张 羽
Unit 2 What a day!
一般
优良
一般
一般
优良
优良
一般
9.26
四(2)
语文
张黄婷
天安门广场
一般
一般
一般
优良
一般
优良
一般
9.27
六(6)
语文
任艳芳
最后的姿势
一般
一般
一般
优良
一般
优良
一般
9.29
二(2)
语文
汤晓丹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优良
一般
10.9
二(1)
语文
梅静波
一株紫丁香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优良
一般
10.9
四(1)
语文
孙红霞
泉城
一般
一般
优良
优良
优良
优良
优良
10.9
六(2)
英语
钱晓莉
Unit 3 Holiday fun
优良
优良
优良
优良
一般
优良
优良
10.10
五(5)
英语
沈 月
Unit2 A new student
优良
一般
优良
优良
优良
优良
优良
10.10
四(4)
数学
蒋 文
商不变的规律
优良
一般
一般
优良
一般
优良
优良
10.10
五(1)
数学
吴云贤
小数加减法
优良
一般
优良
优良
优良
一般
优良
10.11
四(3)
语文
梁 芬
九寨沟
一般
一般
优良
优良
一般
优良
优良
10.11
五(3)
英语
邵 琰
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一般
优良
一般
优良
一般
优良
一般
10.11
六(1)
数学
殷 偲
分数除以分数
一般
一般
一般
优良
一般
优良
一般
10.15
四(6)
科学
殷 霙
冷热与温度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优良
优良
一般
10.16
五(4)
语文
是宝华
嫦娥奔月
优良
一般
优良
优良
一般
优良
优良
10.20
一(4)
语文
吴 阳
秋姑娘的信
一般
一般
优良
优良
一般
优良
一般
 
三、调查下来的情况及分析
我们从6个维度对课堂教学情况统计、分析后发现:
1、在教师的“角色把握”上,大部分教师角色把握到位,但有小部分教师虽目中有人,但实质上仍“心中无人”,在20节常态课中有80%达到优良水平,有20%达到一般水平,较差水平的为0,虽然教师们也都知道“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也知道要促进、帮助。但一些细节还是能看出问题来。如一些教师执行教案的痕迹明显,有教师时不时冒出“配合好老师”、“请你告诉老师,为什么要这样……”之类的话语,明显感觉以“教师”为中心,违背新课程理念。
2、在“环境营造”上,教师有这样的意识,但却难有好的方式和效果。在20节常态课中有40%达到优良水平,有60%达到一般水平,较差水平的为0。大部分老师都较注意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氛围,但真正效果好的不多。或给人一种“平淡”之感,不够“真实”,体会不到“真情”;或学生不会民主乱作一团,反而失去了规范、有序。究其原因,可能是这种环境营造只是偶尔为之,更有可能是教师只注重了“显性”学习环境的营造,而忽略了学生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的构建。这从教师的设问,只有“本”却无“人”可以看出,还可以从情境创设活动中有“形”无“神”看出,因为我们常看到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语言平淡,神情冷漠。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这一幕,当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组合朗读时,一名学生邀请老师充当其中一员,老师欣然答应。当这位老师成功的朗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大家可以试着学一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读一读,好吗?”可惜这种自然流露,真诚创设的良好氛围太少了。
3、在“技术运用”上,大部分教师都很注重运用媒体。在20节常态课中有85%达到优良水平,有15%达到一般水平,较差水平的为0。教学中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现象几乎没有。但也发现了一种极端,就是媒体运用应接不暇,学习资源多而杂乱无章。整堂课教师唱主角,充分展示了其制作,运用媒体的才能,而学生眼花缭乱的同时,却思维禁锢,无所发展。为此,如何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设计好教学,运用好媒体,从而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发展还大有探索之必要。
4、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不断发展丰富,但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还有待发展。在20节常态课中有45%达到优良水平,有55%达到一般水平,较差水平的为0。我们高兴的是这次所调查的20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已不再单一的被动接受,纯粹的听讲、练习、问答已不复存在,几乎每一节课都有讨论、交流等形式,语文课中,动笔、批注、合作等方式运用较多。但令人遗憾的是,像“实践——发现”、“讨论——归纳”、“猜想——论证”等这类有精心设计的过程性学习方式并不多见。大多是不同的单一学习方法散见于课堂中,没有形成系列。
5、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所发展,但差异很大。在20节常态课中有20%达到优良水平,有80%达到一般水平,较差水平的为0。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在一堂课中所呈现出的学习水平是其总体水平在本节课上的一个体现,很难说,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呈现的就是本节课发展的结果。所以这一点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教师一以贯之的教学行为和效果。从我校学生的调查问卷(1、是否积极参与;2、是否独立思考;3、是否主动探索;4、是否自由表达;5、是否善于合作;6、是否寓于想象;7、是否敢于否定;8、是否兴趣浓厚。)上的表现,我们看到教师已在重视“知识”的载体功能了,但由于缺乏更为科学、合理地有意为之,所以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还属于一种自由生长阶段。
6、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仍然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20节常态课中有40%达到优良水平,有60%达到一般水平,较差水平的为0。从调查的20节课看来,整体印象是“实在”,即定的教学任务能在40分钟教学中完成。虽然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大部分教师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但由于缺乏可观测性,又难以实现再加上考试不大会涉及,所以在教学中往往成为一种摆设。所以大多教师把完成知识性任务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结果导致课堂教学只是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
四、思考与建议
1、应提升教师对“角色把握”和“环境营造”的内涵及实际意义的认识。
从课堂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对新型教师角色的理解还处于被迫接受的肤浅层次,虽然知道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但为什么要转换,如何进行好转换还把握不准。所以给人的感受,不是发自内心的,不是最真实、朴实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为此只有真正把教学本质定位交往、互动,才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而教师只有正确把握好自身角色,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中的正常交往。其教学中的交往是互动互惠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力,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我们想,只有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升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才能使“角色把握”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自然的行为状态,才能使那些矫揉造作的“伪善”言行销声匿迹,最终才能形成真情实意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2、学习方法的丰富多样,并不意味着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转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把学习方式转变简单处理为只要给予学生自学、交流、讨论等机会就行了。其实学习方式是较之于学习方法更上位的东西。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课堂表面的热闹、繁荣并不一定意味着学习方式得到了真正转变。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转变学习方式的实质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转变学习方式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变换问题,教师应沉下去,好好学习、探究一下有哪些新型的学习方式,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转变。
3、教学必须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
调查中,我们发现的课堂“实在”的现象令人倍感焦虑,大多数教师舍得花大力气去务知识、技能的“实”,却不愿花一点功夫去务一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虚”,这些行为与新课论理念是背道而驰。
新课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是附属的,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正如不同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存在区别一样,不同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和指向也有所区别。但就其共性而言,任何学科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我们有必要引导、影响教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目标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使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着眼学生发展,基于学生实际,真实确切,清晰明了,以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功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