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科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少不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求真的课堂要让学生真实地去探究。
首先,不能以不安全为借口而剥夺学生一些探究实验的权利。以教师实验或是观看视频的活动来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其实如果在实验前教师能做到有效正确的指导,实验中的危险与不安全因素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例如,酒精灯的使用,教师往往害怕学生使用酒精灯时出现意外而不让学生使用酒精灯并将酒精灯说成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仪器,用蜡烛代替或是直接由教师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其实是使学生失去了一次亲身学习的机会。教师越是强调实验的危险性越会助长学生的畏难情绪,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不对的。作为教师应该交给学生一些正面的积极的东西,作为科学老师更是应该交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东西。我们可以告诉学生酒精灯的使用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如果我们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注意操作的规范性,知道隐藏的危险处于哪里,甚至告诉学生万一出现危险时我们该如何处理,那意外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完全可以花一节课去教会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而不是在每次需要使用酒精灯时用尴尬的谎言去掩盖事实。我们要正视某些实验的危险性,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去克服恐惧的心理,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他们有所收获。
其次,不做“假”探究,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客观条件来进行探究。比如有些陈述性的知识是不需要动手探究的,即使探究也是毫无意义。探究还要注意分清重难点。无需探究的问题我们进行探究就是浪费时间。要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探究环节应该完整。虽然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每个环节都不可缺少,但还是要有所侧重。因为有所侧重探究过程才能真正做足。例如《冷热与温度》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提出问题环节可以由两次测量同一杯热水,而温度下降马上引出学生提问热水正在变凉,热水变凉的过程降温速度是怎样的,接着引导学生猜测。最重要的是实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来设计实验过程,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只有在学生清楚为什么要持续记录十分钟,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的情况下,学生才能进行正确的操作。最后获得的数据才有可分析性。进行认真地分析然后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进行探究,没有很深入的思考,没有认真地记录数据,就只能人云亦云,弄虚作假了。
最后,要认真对待证据。不能因为我们的证据和已知结论不符而全面否定,忽视。当出现错误数据时,我们不能以一句这个数据不正确先不看而一带而过,或是简单以误差而待。要认真对待学生的真实数据,帮助学生找到真正的原因。通过认真对待学生的错误数据,交给学生一种尊重事实的求真的科学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