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必须是由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情境下,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分析有关信息资源而完成的,即“自主学习”。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以词汇为主。网络环境下的词汇教学,并非局限于让孩子们学会用计算机练习拼写。更不是不切实际地让三年级学生去盲目上网。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根据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使计算机不仅辅助于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学。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创造了条件。具体体现在:
(一)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资源环境。
网络就好比一本巨大的英汉字典,它不仅能够查到具体的英文单词,更能查到许多和它有关的内容。例如:单词dog我们可以查到它的意思是狗,还可以发现有keep close behind,in the footsteps of 追随,尾随的意思。在baidu上有4,130,000关于dog 的词条。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学生所享用的信息容量之大,内容之丰富,是远非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材所能比拟的。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是学习的四大要素之一。由此可见,“情境”在学习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非同一般。任何知识都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获得的。尤其是中年级英语课,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网络环境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丰富的学习情境。学生从小小的课本中走出来,告别了单调的课堂氛围,可以汲取更多的知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网络的认识还非常有限,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当然更加有限。让他们自己利用电脑,上网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知识是根本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科的特点,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服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认为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互联网上图文并茂、丰富多样的多媒体信息,给学习者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不仅有利于学习者更多更好地获取和保持知识,而且能够为意义建构创设逼真的情境。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营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互联网为课堂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交互形式(如电子邮件、在线交谈等),使处于不同协作位置的协作成员可以方便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会话与协作,比传统面授中的交流更方便、更灵活、更广泛。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主要利用操作较简便的BBS论坛和学生进行网上交流。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己探索知识、发现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教师要适时地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网络手段自主学习。万不可再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操作电脑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无论课上课下,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去操作电脑,完成学习任务。变教师展示课件为学生操作课件,加大信息量,引导学生自己探求知识、发现问题。
学习心得: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网络这个知识大宝库中去亲身实践,从而得到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