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文献研究>>学习感悟>>文章内容
《真实有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体悟
发布日期:2014年11月3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吴云贤      来源:本站原创

 

真实有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追求真实有效数学课堂教学要站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高度,尊重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习过程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方法,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实施新课程以后,人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强调学生的思维是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启动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的动力,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好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围绕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成为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热点,也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搭建了研究的平台。
1、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前提
教学中,无论是采用探究性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都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心向,而这种心向的培养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作用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能提出数学问题,最终在问题学习研究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所以,以问题为中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这是学生经历学习的前提。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用课件创设当地刚刚落成的体育馆的情境(使学生在对自己熟悉的,宏伟壮观体育馆的鉴赏中增进学习的兴趣),然后抽象出体育馆馆顶的框架图,先让学生说出有哪些平面图形,再给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标上数据,让学生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待学生计算到梯形的面积时,学生提出做不来了(在情境中学生学习的问题出现了),教师因利势导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让学生用平移,割补,转换等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出问题是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关键
爱因斯坦讲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情境的作用下提出数学问题,这与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站在的角度对教学进行预设,然后让学生沿着预设所确定的思维方向,走完从旧知到新知的全程,而这恰恰是目前课程所要扼制的问题。因此,提出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显得尤其重要。首先,要增强意识,给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机会。意识从某个角度讲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自动化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程序,创设教学情境等一系列教学行为中自觉地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供时间和空间。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材是以例题及其完整的解答过程组织教学内容,从某个角度讲,就不有利于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去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的产生和增强。假如教师具有了这样的意识,情况可以完全改变的,如在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题时,如果去掉例题中某发电厂有2500吨煤,用去3/5,还剩下多少吨?中的问题还剩下多少吨,让学生提出用去多少吨还剩下多少两个问题,前一个问题是旧知,也是引入点,后一个问题是新知,怎样解决呢?自此揭开了本节课学生探究学习的序幕。
其次,要引导观察,让学生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要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强调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学生身边,强调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从生活走向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数学回到生活。例如一年级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环境提出教室里的学生多,老师少,教室左边有三盆花,右边有两盆花,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盆花?等数学问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明确要求,让学生提出好的数学问题。教学中,很多时候虽然有教学情境的激励作用,但仍然需要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去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的教学中老师拿出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一个形状像这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在经过观察与操作之后,提出了这样的物体有6个面,形状是长的;每两个面埃在一起有一条直直的线;形状又显得很方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归纳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得出,象这样长长方方的物体叫长方体。由于有教师的明确要求,学生不仅可以提出数学问题,而且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于课堂教学的缤纷色彩。
解决问题是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目的。而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猜测,发现,探究等活动凸现出来,把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形式是独立的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的研究学习,即在教学问题提出之后,形式在问题的导向作用下通过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支持新的学习环境是学生独立探究的最基本的充分与必要条件。试想,学生在教学情境的激励下,在数学问题的导向下,如果占有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而且实践证明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体现了教学的真实和有效。
体会感悟: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成功的教学案例证明,教师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驾驭教材,轻车熟路,把知识给学生讲清楚,也不仅仅认识停留在学生记忆,理解,掌握的层面,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情境,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经历教学过程,于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真实有效,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学海无涯乐作舟。
追求真实有效的教学,反璞归真,要强调情境创设要紧扣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联系形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反映学生现实熟悉或者学生能够理解的事物,设计要新颖,要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挑起学习的欲望。就过程方法而言,首先要充分的认识到,过程与方法既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又是其它目标达成的媒介。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可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全面的,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他们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吗?他们能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吗?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过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