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复式统计表》后,我对我的课堂有以下几点反思:
1.教学素材要贴合实际
在试上过程中,其他班都没有出现对统计表数据的异议,我也一直没有关注。而在实际我们班上的时候,我们班提到人数跟我们年级不符。孩子的情况不同,生成也不同。这就提示我在出示的五年级同学喜欢吃肯德基的情况统计表时,最好还是要在本校的五年级进行统计,给出统计的实际情况。
2.提问时要增强问题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在引出复式统计表表头的时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观察简单合并后的表格有什么完善的地方。另一方面在探讨中发现学生在知道表头那格有问题时,明确地提出既要反映品种,又要反映班级,还要反映人数,该怎么调整。
3.教学中让学生产生认知需要
在引导学生产生把4张单式统计表合并需要的时候,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哪个班最喜欢吃汉堡的人数最多?你是如何比较的
生:3班,比较4个表格中喜欢吃汉堡的人数。
师:这四个数据分别在四张表中,比较起来有点麻烦,怎样才能更方便的比较?
生:合并表格。
这样就让学生产生了合并表格的需要。
在复式统计表中,要添加总计栏。有的班级能够感受到添加总计栏来反映整体情况,如果有的班级学生没有想到要添加总计栏,教者可以设问:如果我想知道五年级喜欢吃汉堡和烤翅各共多少人,以及五年级统计的总人数。这一设问就让学生产生看添加总计栏的统计需要。
在教学中我要注意不能机械地说这是什么知识。要通过设问,引导让学生产生认知的需要!
|